关于航材管理及其共享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关于航材管理及其共享模式的思考

余颖 杨彦予

东航云南有限公司 650200

摘要:航空公司在运营中一直注重成本控制,尤其是航材成本的控制。因此,航空公司应更加注重对航材备库产生的成本加以控制,以降低运营成本。为此,本文对航材管理及其共享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公司;航材管理;共享模式

1航材管理系统

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和人机结合的航空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航空物资入库、出库、收货、退库、结算全过程的管理,对航空物资的计划采购和库存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使库存数据及时、准确、可靠、可控。特别是使计划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库存数量,及时调整计划补充数量,提高保修率。此外,航空物资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紧密相连,方便财务部门对订单发票进行核对和计算,包括对账查询、明细查询等。航材管理系统主要使用三个部分,分别是库存管理部分、计划采购管理部分和数据统计分析部分。

1.1库存管理

在库存管理模块中,可以设置航材分类、航材属性、库存位置、质量管理、存储条件、存储架位置等基本信息,可以根据设置的条件查询库存数量和明细,并可以实现批量操作管理。同时,系统根据物料收货情况实时生成入库数量和入库时间,并可通过设置条件进行库存查询,极大地方便了仓库人员对航空物资库存进行库存管理,量化工作量,以便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工作。

1.2计划采购管理

航空物资管理系统提供了航空物资实时生成计划应用的功能,计划人员可以根据现有库存数量、每月使用数据、平均到货日期等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所需的库存数量。为规划人员提供常用航材的补货订单数量,并将库存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系统根据航材的属性、使用频率、购买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对高频航材进行管理,优化航材规划者的工作。此外,可根据项目备品备件、季节备品备件,根据生产周期、项目指示,对日常计划工作进行调整。

1.3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库存情况、提现情况、库存情况、计划申请情况、采购情况、合同执行情况、账单支付情况、采购成本分析。库存情况用于计算航材库存,分析不同类型航材的比例,预警库存,为规划人员提供参考,动态掌握库存资金;提现情况用于分析实际维修工作中航材的利用率,量化双方的工作量,形成约束,减少不必要零件的发放和回收;库存情况用于核对航材的数量和系统报表上的实际库存情况。对于差额项目,需要对存货亏损或盈余进行标记和相应调整;计划申请情况,记录计划员的实时补货情况和补货频率;采购情况用于分析不同类型航材的采购订单、采购金额、数量、采购频率、交货周期和资金占比;合同执行情况可统计各合同的实际交货量,以及未交货量和剩余交货量;账单支付情况可计算为票据交付、收货完成;采购成本分析列举了采购成本的构成,为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提供依据。

2航材共享模式

2.1航材共享介绍

航材共享(pooling),一般是指行业内航材的联合支援与维修。多家航空公司、航材投资者和航材维修单位可以建立一个“池” (pool),通过共享来降低库存成本,并发挥各自的作用来满足航空机队的需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在这种模式下,航空公司可以将约定期限内的飞行小时费集中起来,进行统筹服务,既分担了航材高成本的风险,又提高了保障效率和经济性。

2.2航材共享的优点

(1)减少航空公司的资源投入,特别是资金、空间和时间成本,减少自身资产和资金消耗。(2)简化了航空公司直接面对的服务提供商,为航空物资管理提供了便利。航材的请求可以通过与共享服务协议中商定的公司之一打交道来提出。(3)可约定固定时间向统筹服务商支付小时飞行费,便于稳定现金流、编制预算和对航空公司进行财务审计。

2.3航材共享的缺点

(1)个别航空公司部分存在维修质量问题的短时设备,由于零件编号固定,序列号不确定,容易流入其他航空公司,增加了短时部件和“流氓部件”恢复追踪的难度。(2)在签订共享协议之初,前端库(pool)清单的制定需要有足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否则会导致实际保障中前端库中个别设备短缺,往往需要盘点,部分设备在前端库中长期积压冗余。(3)随着航空公司机队机龄的增加,共享协议之初建立的设备清单可能会逐渐不适用于当前的安保情况,导致安保工作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协调池化服务商签订补充协议,这将涉及池化资金的再投资。

3航材管理优化建议

3.1优化航材供应链

其一,优化保障机制,提高协调保障能力。成立由航材部、工程部、质量部组成的供应链问题专门协调小组,共同研究制定交货困难零件的解决方案,包括维修计划偏差、PMA更换等解决方案,从工程解决方案源头出发,多渠道多角度协同解决供应链问题。其二,建立供应链困难预警机制,加强与OEM的沟通。为了确保供应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预警和提前处理,以减少对实际运营的影响,航空公司可以建立零部件编号和制造商红/黄清单,分别实施不同的应对政策和协调级别。积极向OEM厂商施压,在公司高层领导下,与供应链存在明显问题的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定期要求厂商提供解决方案并反馈进展。其三,推广PMA零件的使用。企业可以与国内多家厂商合作,共同开发PMA零部件,从原来的仅做客舱零部件,逐步扩展到娱乐系统和关键零部件。通过积极合作开发PMA,可以解决供应链难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国内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其四,通过集中采购和集中维修锁定供应链。集中采购集中维修后锁定厂家,让厂家提前备货,锁定维修成本稳定供货,与上下游供应商共担风险。

3.2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

其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符合岗位的要求。航空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航空物资基础知识培训,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掌握航空物资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掌握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只有经过培训、合格和授权的人员才能从事航空物资管理工作。其二,日常工作要严格按规定操作。航空物资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手册进行,不得违反规章制度。其三,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航空企业要加强对航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员工的责任感,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建设一支品德高尚、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其四,强化管理示范作用。管理层是组织的“指挥者”,是推动决策和执行道德的关键环节,是员工的榜样和标准。企业要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确保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全球视野,树立道德楷模作用,赢得支持和尊重,带领部门锐意进取。

3.3建立危险品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长期的危险类航材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危险类航材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后果。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构建行业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行业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应急救援单位为主体,构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由行业监管部门牵头,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梳理具体应急处置流程和各方责任,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维护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定期进行各部门联合应急演练,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内容,确保应急预案实施有效。其二,企业建立应急响应流程和系统。航空企业应当按照国内外有关危险品航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本企业的危险品航材事故应急预案,将航空危险材料事故应急预案纳入企业规章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和人员的定期演练,对突发事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参考文献

[1] 林文晶. 飞行模拟机系统及航材管理[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22):5-6.

[2] 常玉,同姗姗. 航材管理发展方向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2012(9):87-89.

[3] 巫宗洪. 6S在航材管理中的应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