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生物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陈剑元

身份证号:440204198201017015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高校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其探索、提高主体意识。“生物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抽象,基础理论性较强,前后章节交叉联系,部分学生学习时兴趣不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将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细心的设计,并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类本科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在实验理论、基本技能方面能够系统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学习以及实验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高校均已经将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学科相分离,并将生物化学实验设定为必修课,足以证明生物化学实验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

1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主动性差

“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教学模式新颖性不足,实验课程常以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结果等形式为主,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讲授的固定步骤进行重复操作即可,整个过程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合理课业安排,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性,思维易出现固定化和简单化,不能充分挖掘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无法全面考核学生自身的学习层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学生也无法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故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较好地完成“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1.2课堂效率较低,知识讲解有限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和“学”仅限于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不统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教师和学生间往往缺乏反馈通道,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容易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其不利于提升“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有效教学效率。此外,教学资源有限,实验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培养的需要,教师知识储备量需要不断扩增,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内涵有待提升,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且仅靠学习书本的方式导致资源获取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促使部分学生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内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缺乏对实际问题解决和应变能力,极大削弱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热情,降低实验教学质量,进而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1.3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考核方式侧重于实验报告的评价,导致部分学生将重点主要放在如何完成一份漂亮的实验报告上,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无法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至于出现部分认真负责的学生成绩偏低,而另一部分应付实验、“借鉴”他人实验报告的学生却可以获得高分的现象,该评价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更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实验素养和科学能力。

2生物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教学理念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要营造尊重创新、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老师讲解,学生按照实验项目机械操作,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信息化新常态下,社会需要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高校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由原来全部是验证性实验,逐渐增加由学生根据能力和爱好自选题目拓展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实验设计,由培养学生的单一实验技能逐渐向培养综合能力过渡,由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由传统实验的知识传递向专业化自主创新的能力转变,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

2.2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为了让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课程组教师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提升自身德育水平,挖掘思政元素,如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提升培训班、邀请思政专家进行专题报告、课程组集体备课、思政案例讨论及分享等多种方式。思政元素的加入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牵强附会,而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融合。课程组教师挖掘并整理了“生物化学”课程的众多思政元素,教师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前发布学习资料,一并推送相应的临床案例、新闻热点、科学前沿等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查看相关信息,组织教学交流。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长服务群众。通过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使学生在书本之外感受专业知识的魅力及人文关怀的温暖。

2.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结合“职教云”平台,对“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实施改革,摒弃以往传统的“一卷定成败”式考评方法,课程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阶段性考核、实验考核及期末考核。(1)日常考核针对的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出勤、随堂测验、小组讨论、课后复习等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职教云”平台的提问、测验、头脑风暴等互动模块及课件、视频学习时长等学情模块,设置合理的考核权重,平台即可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并量化赋分。(2)阶段性考核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模块进行的考核。(3)实验考核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估。(4)期末考核是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考察教学重难点。教师可合理设置4部分考核比例及分值,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结语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应坚决旅行立德树人的使命,解放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进行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林玲,苗雪,龚娟娟,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166-167.

[2]冯刚.论青年全面发展与青年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3-9.

[3]李祥,何金环,潘春梅,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21(14):41-44.

[4]闫国栋,吕绍武,张作明,等.生物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思考[J].生命的化学,2020,40(9):1601-1606.

[5]李晓斌,陈晖,李凤鸣,等.混合式教学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1,4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