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

王丽燕

 克什克腾旗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赤峰市    02535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病患者运用家庭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家庭护理。结果:施护前SF-36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F-36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依从性优良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4.21%,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84%,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运用家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病家庭护理生活质量价值

慢性病的人群患病率高,此类疾病具有病程长以及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如常见的疾病类型为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时间[1],积极做好此类患者的科学护理服务至关重要。以下将分析对慢性病患者通过进行家庭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慢性病,样本数量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8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8例;年龄最低46岁,最高82岁,均值(67.3±6.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6年,均值(7.5±1.6)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9例;年龄最低45岁,最高83岁,均值(67.4±6.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7年,均值(7.4±1.7)年。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加强病情观察,告知日常用药方法、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等。观察组联合运用家庭护理,方法为:(1)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告知患者在家庭生活期间自我病情监测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叮嘱患者及时回院就诊;(2)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药物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以及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擅自更改服用剂量、用药时间的危害性等;(3)疾病知识宣教:通过进行口头宣教、播放视频以及为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材料等多种形式,使患者了解慢性病的病因病机、常见并发症、症状表现、预后情况、目前的治疗手段等,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4)安全指导:向慢性病患者介绍在家庭生活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自我安全管理方法,例如穿着舒适、大小适宜的鞋袜,合理规划家中布局,避免地面杂物或是地面湿滑等影响行动而导致意外摔倒,营造优良的居家生活环境,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5)心理护理:向慢性病患者介绍居家生活期间自我心理调试的正确方法,如鼓励培养兴趣爱好、参与户外活动、收听音乐和维持情绪平稳以及愉悦。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于护理前以及随访3个月末对其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为SF-36量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评估2组治疗依从性,优: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按时按量用药、定期复诊、合理膳食、坚持锻炼以及规律作息等;良:在上述行为中的依从性尚可,偶有不依从现象;差:在上述行为中经常性的出现不依从现象。(3)对2组患者均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护患沟通、人文关怀、信息告知及整体印象等,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F-36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SF-36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F-36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1 SF-36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施护前

施护后

t值

p值

观察组

38

61.19±6.07

89.59±6.35

16.365

0.000

对照组

38

61.22±6.06

75.37±6.18

13.027

0.000

t值

0.152

9.365

-

-

p值

0.362

0.000

-

-

2.2治疗依从性组间横向对比

治疗依从性优良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4.21%,P<0.05。

表2 治疗依从性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优良率

观察组

38

29(76.32)

8(21.05)

1(2.63)

37(97.37)

对照组

38

16(42.11)

16(42.11)

6(15.79)

32(84.21)

χ2

15.371

9.635

7.635

7.635

p值

0.000

0.007

0.009

0.009

2.3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

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84%,P<0.05。

表3 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8

32(84.21)

6(15.79)

0(0.00)

38(100.00)

对照组

38

21(55.26)

12(31.58)

5(13.16)

33(86.84)

χ2

13.365

7.039

6.618

6.618

p值

0.002

0.012

0.015

0.015

3讨论

慢性病如若防治不及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患着的病程长且经济负担重使得患者的思想压力较高,其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慢性病的患病率呈现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安全。对于慢性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于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并增强患者家庭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疾病管理能力,这对于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等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改善远期预后等均有重要价值[2]。而本研究则显示观察组通过给予家庭护理,该组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护理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慢性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运用家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月莲.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的研究进展[J]. 东方药膳,2021,15(22):277.

[2] 曾海燕. 探究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