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强中医药文化为途径的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3

以加强中医药文化为途径的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樊延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传统价值观、传统人文道德以及传统人文精神,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文化相比,其独特的魅力,也是吸引一批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因素,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努力充满中医人才。因此,中医药院校应高度重视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支持中医文化建设,培养中医药储备人才服务“健康沧州”建设。所以本文主要探究中医药院校推进中药文化自信应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全力服务“健康沧州”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自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健康沧州是健康中国的沧州行动,健康沧州的建设离不开中医药的巨大作用,中医药的发展依赖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重点在高校,中医药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积极探索以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为抓手,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途径,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目的,全方位发挥中医药院校育人作用服务健康沧州建设。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系统途径。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认识生命、保护健康而总结出来的,是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服务的重要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我国古代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渗透,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也必将在培养中医药储备人才的道路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必将交给下一代中医药人才的手中。

一、中医药文化内涵

通过不同学派对“文化”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群体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其本质包括内隐的思维方式、世界观、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中医文化”的定义也令人困惑。2005年8月,中国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召开了第八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文化建设首次把中医药的主要功能放在首位,发展迅速,逐步建立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中医药,初步形成了中医药文化、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中医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显著增强,中医文化建设呈现出发展趋势。但是,中医药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工作机制的效率与顺畅、医学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专业文化队伍需要进一步丰富进一步提高质量。

二、中医药人才现状

随着我国普及教育的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在我国来说,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技术为本,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学习的技能而轻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重技术而轻素质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受到当下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体系文化,却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些情况十分危急,面临失传的危险,这就不能与我国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开。

(一)储备人才不足

首先是储备人才的不足,中药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历史蕴含意义也十分丰富,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枯燥乏味,如果不能很好的宣传中医药文化,那么就会导致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从而导致传承人不足储备人才不足,这样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也要求中医药人才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样才能够在中医药文化中有所建树,这就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中医药文化。

(二)中医药吸引力不足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中医药文化不免乏味,枯燥,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这就导致年轻人很难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同时中医药文化研究中也存在着对年轻人种种不合理的歧视和不信任,这就导致年轻人在研究中医药文化时,出现了较多坎坷和不必要的困难,这种不良风气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导致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研究。

(三)师承体制的缺陷

师承体制在我国中医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谓师承体制,就是学生跟着一个师傅行医,在行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临床知识,切实将中药文化与病患情况积极结合。但是由于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速度逐渐加快,古老的体制更加倾向于一对一的绑定,这就使得许多年轻人和老一代中医药人才之间产生了代沟,这就使得老一代的文化无法积极传承给下一代,许多年轻人在传承过程中也因此失去兴趣,甚至不再研究中医药文化,这就导致了中医药文化的储备人才不断减少,也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四)缺少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主要秉承着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的教学思维,这就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造成中医药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与立德树人,培养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相悖。同时中医药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对人文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中医药院校中任教的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思维发挥教学作用,在专业课程中注重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能够让当代中医药人才都能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实现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结合,从而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中医药科研人才缺乏 中医药科研目前大部分局限于三级以上医院和科研院所中,该部分人员又有较为繁重的临床工作,因此投入在科研中的时间有限。

三、文化自信应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扩大储备人才

在选择中医药储备人才时,我们应该扩大中医药文化的文化影响,树立较高文化自信,让中医药人才都能够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使得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当中去。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其发布特殊政策,让年轻人都能吃到中医药文化红利,这样才能够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中发扬光大,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都能认识到中华民族传承的中医药文化的优越性,这样才能够从自身出发,传承中医药文化,发扬中医药文化,树立较强的文化自信。

(二)积极探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公共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医药学校的公共课程中,包含着最基础的法治课程思想道德课程,礼仪社交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贯穿于院校的公共课体系之中,如果能够实现公共课程的充分利用,那么就能够实现文化自信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院校的教育作用,让中医药人才都能够树立较高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三观理念。

尽管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公共课程的课是较少,但是在人文培养和文化自信这方面来说,公共课程是不能缺席的,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法律课程与思政课程中包含着相关于职业道德以及正确价值三观等内容,这对于中医药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道德观念塑造作用。在社交礼仪的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学生理解如何为正确的社交行为,规范学生错误的社交行为,从而改变学生的医者形象,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在伦理课程中向学生讲解各个医学伦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传统的医学理念和传统道德,加深对于医者社会责任的理解,有助于对于医者救死扶伤观念的树立,也能够汲取我国古代文化力量,深入感受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所以新一代中医药人才应该用专业的行为来要求自己,用更高的人文素养来约束自己,才能够切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完善师承体系

古往今来,师承体制都是中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优秀部分。中医药文化有着十分悠久,源远流长的师承传统,而中医来说,师承传统首先应该对于医德进行积极的传承,中医在行医过程中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调和治中,大医精诚等理念,我们应该在师承过程中逐渐渗透,无欲无求,救死扶伤的理念。通过精神传承,让老一代中医药文化人的高尚医德传承给下一代,造福更多人民,熏陶更多中医药人才,这样才能够让中医药彻底发扬光大得以传承。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觉悟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参与了中医药文化培训班,考取了中医药文化的高等学历越来越多的国人都开始学习中医药,关心中医药,用切实行动发展中医药,这就使得中国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渐扩大,这必将能够对传承中医药文化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员收集中医病历,记录中医治疗行为,总结、整理、分析、挖掘学术经验。另一方面,要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沟通和交流扩大教师的影响力。同时,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书籍,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宝库,也是医学中国传统临床兵器。每一位老中医都会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阅读笔记,并定期交流经验。在临床实习中,教师在跟随教师时,应注意观察,及时总结、整理、加强研究。教师要定期批改继承人的学习笔记,及时发现和指导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教医,又要教人。

(四)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科研创中发挥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创新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指引,中医药的创新不仅仅是出新,更大程度上是继承和发展。发掘古籍中的不为现代人认知的理论依然是创新,发掘中医药文化中不被现代人熟知的解读方法也属于创新。因此在中医药创新领域不能拘泥于传统认知。以中医药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助推中医药理论创新,中医药服务体系创新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以创新的形式来引领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四、探索改革中医药文化自信应用于培养中医药科研人才的未来

中医药教育在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与表彰机制、完善中医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医人才传承创新工程,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今后,中医药教育应积极参与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将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动中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构改革,着力完善中医学毕业后的培训体系、师承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体系,把中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自觉地纳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大局当中,统筹促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中医学人才培养。要培育人才信心,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形成更多人才信心,进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人才信心感,强调计划引导、强调突出重点、注意推进实施。同时培养文化自信,让中医药人才队伍树立较高文化自信,从而从内心深处引发人才自信感,统筹促进各类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要培育人才信心,使中医药人才队伍产生更多人才信心,进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人才信心感,强调计划引导、强调突出重点、注意促进实施,搞好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的顶层设计、加快深化中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的中医毕业后培训制度、积极实施中医继承教育和发展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推动中医继续教育。

结束语:

中医药文化目前是世界上来说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的传统医学体系,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上,我们不能够掉以轻心,应该增加政治倾向,并且鼓励中医药人才积极创新,敢于发展,满足人民医疗保健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医药的医疗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医学思维的医学模式。对于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来说,树立文化自信是不可缺少的,树立文化自信,能够让中医药储备人才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让中医药人才都能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侯秀娟, 吕晓洁. 中医药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 34(3):6.

[2] 牛素珍、张晨、焦元清、牛彦平. 论中医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人才培养[J]. 光明中医, 2020, 35(23):3.

[3] 吕柯人, 孙金权. 中医药文化自信融入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2021.

[4] 王军, 段志光, 刘星,等. "四个自信"视域下我国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1):3.

[5] 谢粤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9):3.

[6] 金迪, 沈忱.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结合"双一流"高校建设现状[J]. 科教文汇, 2021(35):3.

[7] 罗太石. 双创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灌篮, 2021(22):2.

樊延宏,(1981-)男,汉族,河北廊坊人,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是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科技创新课题,课题序号czkx2023231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助力健康沧州建设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