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多元化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李文婷刘凌华宋敏张秋丽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邮编: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22年1月至12护理本科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出科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综合实习能力及教学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综合实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核心能力的呼吸科护理本科实习生多元化教学培训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其核心能力及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呼吸科核心能力

引言

护理本科实习生(下称护生)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后备力量,只有熟练掌握急救护理基本技能及理论,才能蜕变为合格的护理人才。呼吸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道关口,作为临床实习的重要科室,是培养实习生更多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场所。多元化教学是指打破传统课堂教授的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新生儿科等,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医院呼吸科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结合科室实际,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至12月医院80名心内科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名)、观察组(40名)。两组带教老师均为心内科高年资的具有教学资质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观察组4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年龄为22~24岁,平均(22.75±0.46)岁,男女分别为4名(10.00%)、36名(90.00%)。对照组4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年龄为23~25岁,平均(23.67±0.52)岁,男女分别为3名(7.50%)、37名(92.50%)。将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曾经有实习经验者;(2)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3)本科护理专业者。排除标准:(1)身体欠佳,同时患有其他病症或合并症者;(2)实习时间不满12月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多元化临床教学培训,具体如下:

培训方式涵盖自学、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床旁教学、小组讨论、学习汇报、视频反馈、情景模拟等。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学习根据教学大纲挑选合适的内容每周推送3篇供护生学习,总带教老师将学习情况纳入实习成绩总评中;线下授课主要采用集中授课、操作示范、床旁教学、视频反馈等方式进行;基于呼吸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随机性强的特点,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急诊常见急救案例为素材,每周组织一次视频反馈教学及情景演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①录制急救视频。护生在呼吸科实习,特别期望接触院前急救,基于此,选择急诊急救常见抢救案例,编制抢救剧本并录制成视频,内容涉及院前现场处置、途中转运及院内抢救三个模块。②视频反馈教学法。带教老师于入科时将4周需学习的急救视频案例名称告知护生,提前让学生制作相同案例PPT;组织护生以PPT的形式讲解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和急救护理措施等;带教老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播放已录制的急救视频供护生学习,护生在视频学习中寻找差距并获取知识。③情景模拟教学法。编制呼吸科常见急救案例,护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呼吸科现实案例进行情景再现。表演结束,开展反思教学,护生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带教教师再进一步指导。通过这种形式,让护生在掌握急救流程的同时,融入到角色中,身临其境体验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促使护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好地提供人文关怀。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护理本科实习生出科时由带教老师组织开展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2)对比两组学生综合实习能力选择研究者自制问卷进行评分。(3)对比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法满意度选择科室自制教学法满意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观察组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分,x±s)

2.2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

观察组各项综合能力测试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分,x±s)

2.3对两种教学法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学生对教学法满意度[名(%)]

3讨论

护士核心能力在护士能力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影响护理安全和质量。临床实践是护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启蒙教育。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护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研究指出,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注重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人文意识、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采取规范的评价和管理方法等。由于呼吸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原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对核心能力也不能做出客观评价。因此,为了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如对带教老师进行同质化培训,使带教老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带教技巧,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在临床带教中打破常规,采用录制急救视频、视频反馈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汲取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营造护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的浓厚学习氛围。培养核心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近年来,国内对护理临床实践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如翻转课堂、反思日记法、微课、手机视频反馈法等,对于提升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均取得一定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能力的呼吸科护生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效果较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呼吸科护生的核心能力,为其今后胜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护理临床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该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双双,杨庆娟,马月珍.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能力培训在护士培训中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407-2409.

[2]袁艳梅,张莉红,李晨,杨芳梅,胡艳兴,刘敏艳.多专科护理查房点评在外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94.

[3]吴春燕.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构建[D].苏州大学,2019.

[4]袁作芝,周秋荣,李大凤.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在手术室青年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7):125-127.

[5]王丽霞,刘娟,叶玉珠.心内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