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中医内科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临床效果

王艳美

招远市张星镇宋家卫生院 265400

【摘要】目的:对在开展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的实际效果展开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了70例,采用时间分段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为35例。常规组行原有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活血化瘀法治疗手段。结果: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应用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组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瘀症患者来说,应用活血化瘀法,可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应用

近些年中医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201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中医学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医学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分析病机,探求病位、病性和病因。本文就应用中医学,对血瘀症患者开展治疗,血瘀证是中医病证名,指的是瘀血内阻,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脉涩、舌紫、出血、疼痛为主,通过应用中医内科的活血化瘀法开展治疗,探讨相比较应用现代医学治疗的不同效果,下面是详细资料及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了70例,采用时间分段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为35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46.08±2.67)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46.17±2.38)岁。本次设定的纳入标准为:(1)所有患者确诊为血瘀证,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并满足活血化瘀法的施治条件;(2)所有患者无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3)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本次治疗,无药物过敏等用药禁忌;(4)患者病情稳定,体征正常。

1.2方法

1.2.1常规组:该组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比如,针对胃痛患者,服用的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天2次,30d一个疗程。针对头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服用氟桂利嗪胶囊5mg,两种药物服用时要间隔30min以上。对于腹痛患者,一般服用腹可安片0.34g,每次4片,30d为一个疗程,每天3次。

1.2.2研究组:本组采用的是活血化瘀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详情如下:

第一,治疗注意事项。对于血瘀症患者来说,气血运行受阻,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瘀血阻络,血行障碍,全身得不到气血的温煦濡养,在体表会反映出指甲、舌体、口唇青紫色暗;再加上瘀血阻塞脉络,会导致患者的血液无法运行,从而出现脉外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针对血瘀症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要遵循不宜过猛的原则进行治疗。特别是对于妊娠期和月经出血量较大的女性要慎重使用药物。对于气血不足者,应配伍补气之药,补血阻滞与行气理气兼治。

第二,活血化瘀法治疗:(1)气虚患者:在治疗气虚患者时,一般会开具补阳还五汤的药方,药方中涵盖了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赤芍、归尾、黄芪生,这些药物具有补气活血的作用。28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剂。(2)心悸患者:在治疗心悸患者时,一般会开具养心复脉的药方,包含的药物有:麦冬、当归、酸枣仁、苦参、茯苓、丹参、人参、黄芪。(3)痛经患者:对于痛经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开具的是活血行气的中药,包含的药物有:香附、川芎、当归。其中,香附主要起到行气开郁的作用;当归主要起到补气活血的作用;川芎主要起到活血行气的作用,对女性经期小腹坠痛有良好的改善效果。(4)胃痛患者:对胃痛患者进行治疗时,涉及到的中药材有:甘草、川黄、五灵脂、降香、川芎、白芍、丹参、香附,不同药物使用的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药物用量,一个疗程为28天,每日一剂。

1.3观察指标

第一,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涉及到的内容有:牙龈出血、皮肤过敏、头晕、发热、呕吐。

第二,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共包含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最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的处理分析,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3(8.57%),常规组为6(17.14%),明显前者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n(%)]

组别

牙龈出血

皮肤过敏

头晕

发热

呕吐

总发生率

常规组(n=35)

1

1

1

2

2

6(17.14)

研究组(n=35)

1

0

1

0

1

3(8.57)

P

<0.05

2.2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33(94.29%),常规组为29(82.86%),显然研究组有较大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2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n=35)

10

15

4

6

29(82.86)

研究组(n=35)

16

13

4

2

33(94.29)

P

<0.05

3讨论

在中医学中,认为血瘀证是人体内的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患者因为郁积于经络引发的相关病症。针对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独特性,都需要遵循活血化瘀和辨证论治的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实现标本兼治。关于活血化瘀法,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相关记载,对其发病机制、原理都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而且对采用哪些中药、何种手法都进行了明确。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时,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可擅自用药。活血化瘀法主要可以概括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刮痧、推拿、按摩等方式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对于药物治疗来说,要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比如,针对气滞血瘀患者可以服用前列舒乐胶囊、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对于血瘀患者,可以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丹参片等。

总而言之,相比较西医治疗来说,中医疗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副作用小,标本兼治。本文针对血瘀证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有效抑制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疗效,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肖丽娜.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19(17):115-116.

[2]张倩,李运伦.论活血化瘀法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1):111-115.

[3]徐宗超.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