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护理效果分析

刘华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6月-2023.6月年我科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颈椎病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颈椎病;艾灸;中医辨证施护

颈椎病是临床十分常见、高发的疾病,多发于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疾病高发年龄为25-50岁,患者伴有肢体无力、头痛、眩晕、颈痛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生主要和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变、韧带及关节囊病退变等因素相关[1]。中医治疗颈椎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其中艾灸是常用中医疗法,具有活血祛瘀、温经通络的功效[2],艾灸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2.6月-2023.6月年我科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0例和15例,年龄区间45-77岁,平均(62.10±4.0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16例,年龄区间46-78岁,平均(62.97±4.54)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艾灸治疗,采用悬灸治疗,穴位主要有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穴等穴位,每次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共10次,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以对症护理为主,具体包括环境干预、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1)风寒痹阻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护理过程中注意颈部保暖,嘱咐患者关注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物,避免颈部受凉;饮食遵循祛风通络的原则,可选择千斤拔、猪尾汤等,避免食用动风、湿热之品,如榴莲、荔枝等。(2)肝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护理时做好颈部保暖措施,避免受凉。饮食遵循健脾祛湿、温经散寒原则,可选择大蒜焖羊肉等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护理阶段,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观察其关节红肿情况,下床活动佩戴颈围及支撑;饮食遵循清热利湿的原则,可选择丝瓜瘦肉汤、白果煲鸡汤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食物。(4)血瘀气滞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上肢刺痛,疼痛位置固定,颈部仰俯困难,痛处拒按。护理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颈部制动,下床活动佩戴颈围;清淡、易消化饮食,遵循活血化瘀原则,可食用田七煲猪脚筋汤等,嘱咐患者多饮水。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显效: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活动、生活恢复正常;有效: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轻微受限;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活动严重受限。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程度。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5

22(62.86)

12(34.29)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14(40.00)

15(42.86)

6(17.17)

29(82.86)

x2

3.968

P

<0.05

2.2 两组VAS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干预前后两组VAS评分对比 (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5

7.60±1.42

1.83±0.52

对照组

35

7.55±1.40

2.72±0.65

t

0.148

6.325

P

>0.05

<0.05

  1. 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痹证”“眩晕”“颈项痛”等范畴,疾病的发生和外邪入侵、素体亏虚、劳损创伤等具有关联性,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艾灸是目前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采用艾绒在患者穴位烧灼、温熨,通过经络使灸火热力及药物传导至机体,具有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

[3]。同时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过往临床对颈椎病的护理以常规对症护理为主,不具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整体护理效果欠佳。中医护理是一种以动态平衡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其中辨证施护能够结合患者不同证型,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情志护理、健康教育、汤药辨证服用等,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艾灸治疗颈椎病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 汪莉,汪成. 针灸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3):231-232.

[2] 丁荣富,陆瑛,陈蕾.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2018,13(10):2576-2579.

[3] 齐玉莲,张清丽.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3):80-81.

[4] 岳燕. 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1,36(22):3869-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