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3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影响

潘琳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科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入选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2022年2月,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其中,40例患者符合优化前的标准作为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50例患者符合优化后的标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流程的时间消耗情况、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心电图检查耗时、建立静脉通路耗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50.00%(20例)。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效率、促进团队协作、提供标准化护理、加强决策能力和持续质量改进。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机会。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急诊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情况,每一秒都十分重要。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减少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提高抢救速度。急诊心肺复苏需要多个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等。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职责和配合方式,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使抢救过程更加无缝和协调。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心脏复苏的指南和最佳实践,例如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肺复苏和心脏护理的指南》。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将这些标准化指南纳入实际操作中,确保抢救过程符合最新的临床指导,提高抢救效果。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误操作、交叉感染等。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明确操作规范、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速度、团队协作效率和抢救效果,同时降低风险,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1]。基于此,本文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观察,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入选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2022年2月,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其中,40例患者符合优化前的标准作为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50例患者符合优化后的标准作为研究组。

研究组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1~84岁,平均年龄为(52.8±1.6)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致心搏呼吸骤停因素包括危重心脏病11例、卒中疾病12例、严重创伤20例和脑血管疾病7例。

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53.2±1.8)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致心搏呼吸骤停因素包括危重心脏病9例、卒中疾病10例、严重创伤15例和脑血管疾病6例。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比例和致病因素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出现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症状,包括突然昏厥、无意识、无呼吸或呼吸困难等。符合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已明确为非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导致的原因,如癫痫发作、药物过量、严重中毒等。既往已被宣布不予抢救或安宁死亡的患者。不符合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存在严重的晚期终末期疾病,如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患有不能逆转的致死性疾病,如晚期器官衰竭或不可治愈的全身性感染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接诊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包括初步分诊、送入相应急诊科室、进行心肺复苏等。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体征,遵循规范使用监测仪器,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按医嘱给予相应药物。

而研究组患者针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具体内容如下:

快速响应和预警系统:建立快速响应和预警系统,确保在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能够迅速启动抢救程序。这可以包括自动报警系统、紧急呼叫团队和准备好的急救设备。

指南和最佳实践的应用:将国际上的心肺复苏指南和最佳实践纳入到急救护理流程中。这些指南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和抢救药物推荐,有助于确保抢救过程符合最新的临床指导。

多学科团队的协作:确保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等。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配合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高质量心肺复苏:强调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和操作,包括正确的胸外按压、适时的除颤和药物应用等。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心肺复苏技术,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模拟训练。

抢救设备和药物准备:确保急救车辆和急诊科内配备了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并保持其良好状态和有效性。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补充和更新急救药物。

数据收集和质量改进:建立系统的数据收集机制,记录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抢救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持续专业培训和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最新的抢救技术和研究进展。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学术会议和模拟训练,提升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变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耗时,主要涉及接诊时间、胸外按压耗时、心电图检查耗时和建立静脉通路耗时。同时,统计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死亡判断标准基于脑死亡标准进行评价,即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丧失功能为依据宣布死亡。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包括四个方面:①机体对各种刺激无反应;②机体的自发运动和自发呼吸消失;③各种反射消失;④脑电图呈平线。此外,还统计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胸部不适、抽搐和反应迟钝[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值<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心电图检查耗时、建立静脉通路耗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比较(x±s,min)

组别

n

接诊时间

胸外按压时间耗时

心电图检查耗时

建立静脉通路耗时

研究组

50

2.12±0.12

1.65±0.17

1.18±0.19

3.16±0.29

对照组

40

3.44±0.11

2.19±0.16

2.99±0.21

4.93±0.27

t值

83.262

14.652

15.582

18.12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50.00%(20例)。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n(%)]

组别

n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研究组

50

37(74.00)

13(26.00)

对照组

40

20(50.00)

20(50.00)

χ2值

5.512

5.897

P值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胸部不适

抽搐

反应迟钝

合计

研究组

50

1(2.00)

0

1(2.00)

2(4.00)

对照组

40

2(5.00)

3(7.50)

2(5.00)

7(17.50)

χ2值

4.324

P值

0.023

3讨论

心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也被称为心脏骤停或心跳停止。它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有效地搏动和泵血,导致供氧和养分无法正常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心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若不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死亡。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通常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有关。在心搏骤停发生时,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受阻或中断,导致心脏停止了正常的收缩和排血功能。心搏骤停的紧急处理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旨在维持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直到专业医疗团队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的抢救。AED是一种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并提供电击治疗的设备[3]。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是指通过改善急救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执行,以提高患者抢救效果的方法。它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应时间、提供一致性的护理标准,并优化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并为急救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4]。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在急救过程中及时启动关键抢救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优化的护理流程可以使急救团队更加高效地行动,减少响应时间和抢救过程中的不必要中断。这有助于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和其他关键抢救措施,提高生存机会。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可以确保医护人员在急救中采取统一的标准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协同工作能力,降低误操作和混乱的风险,并增加患者获得一致性护理的可能性。优化的护理流程强调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这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同性,确保抢救过程中各项任务得到妥善执行。良好的护理流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决策路径。它们还鼓励监测患者反应并及时调整抢救措施[5]。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心电图检查耗时、建立静脉通路耗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50.00%(20例)。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效率、促进团队协作、提供标准化护理、加强决策能力和持续质量改进。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机会。

参考文献

[1]吴小娟,邹素华,黄媛媛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71-174.

[2]陈胡.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10.

[3]马茹,刘雪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57-158.

[4]赵惠.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148-149.

[5]柳燕.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