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营养处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临床营养科营养处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明蔚

吉林市人民医院132001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临床营养科2022年开具营养处方的患者202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设计两组。对照组101例,常规管理营养处方。观察组101例,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并应用。比较两组营养处方制订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营养干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处方制订、审核、配置、运送耗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营养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通过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可极大提升营养处方的制作效率,减少患者营养处方的不良反应,提高营养干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处方制订效率;不良反应;满意度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患者营养治疗重视程度日益增长,诸多医疗机构开设营养科,为患者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营养处方是营养科开展营养治疗的主要内容。有研究证实,做好营养处方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也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收益[1]。但常规处方管理多采用纸质、人工模式,缺乏系统的管理流程,管理工作繁琐,工作效率低下,处方下达速度慢,处方调整灵活性不足,还容易出现处方错配、混淆制剂配送等问题,导致营养治疗效果始终难以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多见[2,3]。基于此,本院利用计算机系统设计了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营养科基本工作服务内容尽数纳入,现将具体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临床营养科2022年开具营养处方的患者202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设计两组,符合伦理要求,获得准允。

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50例;年龄20~74岁,均值 50.26±10.22 岁。

观察组中,男性52例,女性49例;年龄22~78岁,均值 50.22±10.25 岁。

两组常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常规管理营养处方,即营养医师与患者会诊后基于相关信息制订营养处方,审核处方后送给配制人员进行配制,完毕后下送。

1.2.2观察组

本组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并应用,具体框架如图1。

图1: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①营养评定与医嘱审核:患者会诊时,临床医师即可邀请营养医师共同会诊,基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开展营养评定,由临床医师下达营养治疗医嘱,由营养医师审核、确认。②处方制订:营养医师对患者急性充分的评估与诊断,结合病情、营养需求制订个体化的处方。③处方审核、配制:营养技师于本系统内打印审核、确认执行的医嘱,并于系统内导出配送清单,仔细核对信息无误后,即可开始配置处方,并安排配送。④处方配送:由配送员依照系统中配送单信息进行配送,需与患者陪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后方可确认配送完成。⑤处方效果跟踪:营养医师定期查房,利用系统内的监测模块开展处方应用效果、不良反应的跟踪,以便及时调整营养处方,最大化提高营养干预效果。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营养处方制订效率

统计两组处方制订、审核、配置、运送四个流程的耗时。

1.3.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患者营养处方使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反流三类。

1.3.3比较两组营养干预满意度

采用自制量表。总分100,以分值90~100为非常满意,以分值60~89分为基本满意,以分值0~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营养处方制订效率比较

观察组处方制订、审核、配置、运送耗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详情见表1。

表1营养处方制订效率比较(x±s;min)

组别

制订

审核

配置

运送

对照组(n=101)

36.55±10.42

10.26±3.17

60.23±20.14

10.55±3.58

观察组(n=101)

16.83±4.55

4.32±1.66

32.17±10.82

6.48±2.14

T

17.4303

16.6827

12.3346

9.806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腹胀腹泻

恶心呕吐

反流

总发生率

对照组(n=101)

3(2.97)

5(4.95)

2(1.98)

10(9.90)

观察组(n=101)

1(0.99)

1(0.99)

1(0.99)

3(2.97)

X2

-

-

-

4.0285

P

-

-

-

0.0447

2.3两组营养干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营养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3。

表3营养干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n=101)

35(34.65)

52(51.49)

14(13.86)

87(86.14)

观察组(n=101)

46(45.54)

50(49.50)

5(4.95)

96(95.05)

X2

-

-

-

4.7058

P

-

-

-

0.0301

3.讨论

营养治疗是现代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营养处方管理是保障营养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但当下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营养处方管理重视程度较低,缺乏系统性,已经无法满足住院、门诊诊疗系统对营养工作的个性化需求,严重阻碍了营养治疗的进展[4,5]。因此,提高营养科工作信息化、标准化,开发便捷、高效的营养处方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本文中,观察组处方制订、审核、配置、运送耗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证实了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设计并应用的有效性,与临床研究[6]结果基本一致。这是因为,通过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营养医师能够在会诊时即利用系统进行营养处方的制订、审核、上传,极大节省了处方制订、审核的耗时,且营养技师能够同步通过系统提示导出处方和配送清单,立刻开始处方的配置、运送,从而提高了营养处方制订的工作效率。

而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则进一步凸显了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的优势。这是因为,通过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患者照护人员、营养医师能够持续监测患者处方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处方,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观察组营养干预满意度更高(P<0.05)。可见患者对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实施下的营养治疗更加认可,利于医院营养治疗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并应用,可极大提升处方制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营养干预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段丽萍. 我院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4):100-102.

[2]蒙世文,贾云灿. 运用Excel工具构建全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快速审核实践[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370.

[3]倪坚军,吴婷婷,冯珺,朱钰婷,张琳.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21,24(9):1692-1695.

[4]王阿明,吴慧,魏筱.全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4):113-115,119.

[5]王旭,赵亮,曹凯,陈胜茂,兰丙欣.PN处方管理系统在临床医师工作站的建立[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3):224-228.

[6]骆彬,王文涛,王颖,谢颖,杜红珍,李增宁.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3,10(1):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