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分析

党翠蓉    杨晓晓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中抽取研究对象68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7月-2021年1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1d、2d、3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四肢创伤性骨折;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疼痛程度

创伤性骨折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以外科手术为主,由于手术创伤性较大且骨折的疼痛较为剧烈,增加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常规的护理针对性较差,对于患者疼痛评估不及时,影响治疗效果。急性疼痛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体况提供个性化护理,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对缩短疾病康复进程有积极意义。本文选取68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中抽取研究对象68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7月-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基本信息:男20例,女14例;年龄范围在26-62岁,平均(43.25±6.15)岁;骨折部位:上肢15例,下肢19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1例,重物砸伤15例,高处跌落8例。对照组基本信息:男19例,女15例;年龄范围在27-62岁,平均(44.78±6.21)岁;骨折部位:上肢14例,下肢2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3例,重物砸伤14例,高处跌落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入院时进行相关检查,术前遵医嘱进行相应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饮食、运动指导,用药监督等。研究组患者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⑴组建小组:由1名资深骨科医生,1名护士长和4名护士组建急性疼痛管理小组,培训四肢创伤骨折的相关知识,共同研讨出一份急性疼痛护理管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护理服务。⑵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幻灯片,观看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通过聊天的方式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相关知识、术后出现疼痛、术后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正确描述自身疼痛,提高患者对于疼痛的认知度,增强自我疼痛管理能力。⑶心理护理:时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提高患者面对治疗的信心,减少应激反应发生风险。⑷疼痛护理:关注患者疼痛情况,可以通过调整体位、冰敷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若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遵医嘱予患者阿司匹林、艾瑞昔布、布洛芬等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同时可以在病房内播放舒缓的音乐、与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1d、2d、3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范围在0-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情况成正比。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判定。SAS和SDS均采用四级评分,满分均为80分,<50分为无焦虑/抑郁,分数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术后1d、2d、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d

术后2d

术后3d

研究组(n=34)

7.54±1.25

5.89±0.35

3.52±0.41

2.46±0.12

对照组(n=34)

7.46±1.02

6.45±0.34

5.21±0.37

3.64±0.33

t

0.289

6.692

17.843

19.595

P

0.773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

研究组

34

40.15±5.41

41.26±5.36

对照组

34

48.28±5.22

49.78±5.98

t

6.306

6.186

P

0.000

0.000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剧烈,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的创伤性和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易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着重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心理状态,通过组建护理小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式,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护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患者配合度,对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急性疼痛护理管理在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负性情绪上起到重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陈芳[2]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实施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0.37%,说明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患者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性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婵. 心理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4):147-149.

[2]陈芳. 分析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J]. 科学养生,2021,24(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