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护理学组成员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品管圈实践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提高心理护理学组成员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品管圈实践的探究

姜宇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00

[摘要]目的:提高心理护理学组成员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品管圈实践的探究。方法:选择40名心理护理学组成员进行比较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发现,观察组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提高心理护理学组成员;心理护理知识;技能;品管圈实践

引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护理质量的不断改善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1]。质量控制环节是质量控制环的英文缩写,它源于美国,由日本的石川馨教授在六十年代提出,九十年代被引进到了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并逐步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个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的展开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2]。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应用品管各种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所在的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展开分析,进而实现解决问题,达到不断维持及改善的活动。品管圈的特征在于,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个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参与者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不断提高护理品质的目标[3]。我院实施品管圈后,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如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探讨,并作一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40名心理护理学组成员进行比较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之中共有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2-32岁,平均年龄为(28.32±4.23)岁,观察组组之中共有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1-33岁,平均年龄为(29.24±3.67)岁,两组的相关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之中的人员应用常规的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对于本组之中的人员应用品管圈的实施。

1.2.2.1在品管圈活动开始前,应该多次派出护理人员参加由卫健委和省护理训练中心举办的有关培训,并让这些培训人员作为每个圈子的顾问参加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1.2.2.2以“上级推荐,下级组建”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在护理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小组,以护理部门的支持为基础,确定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小组的组织架构、组建原则,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和各成员的职责。

1.2.2.3找出问题:通过对当前所在部门的分析和梳理,找出存在于本部门中的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缺乏对病人安全的有效管理等;护士的使用和配置不合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护士的操作不规范等。

1.2.2.4改进方法: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制定出改进方案,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严格执行改进方案,并在小组组长的监督和指导下实施改进方案。由护士长评估项目的执行情况,判断项目改善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定期召开的会议上,每一位质管圈成员都会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开放性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各种数据,以达到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投诉事件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投诉事件

  比较2组出现投诉的件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对比2组投诉事件(n,%)

组别

患者人数

投诉事件

投诉概率

观察组

100

3

3%

对照组

100

14

14%

χ2

7.7778

P

0.0052

3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出现了大批的私立医院和医改,各级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医疗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医院生存的基础,但同时,护理质量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因此,需要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因此,在改善护生设备的同时,必须提升护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以保证护生的安全,提升护生的品质。品管圈是90年代在医院中运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也被称为品管圈[4]

品管圈是建立在日常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小改进,它采用了由下而上、由点及面的质量管理方式,将自发组织作为一个起点,它的特征在于每一个品管圈的成员都可以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让每个成员都拥有管理权、参与权和自主权。采用质量控制环节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与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不同,该方法以日常工作为基础,具有“自发组织”的核心特征,其强调了成员的自发参与,享有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做到自下而上,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以达到不断提高护理品质的目的。其次,质量控制环的实施对护士的工作潜力起到了积极的激发作用。质量管理小组的目标是对每一个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行调查,使每个人员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的目标。透过各项品质管理措施,主动发掘潜力,使他们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应对措施的执行中,每一名人员都扮演着执行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人员的参与意识,在工作中,通过对人员进行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这也让圈子里的人对护理品质有了更多的关注,也更容易得到护士们的合作和认同。品管圈的成员紧紧围绕着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对质量,服务,成本,并对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豆瑾,张一杰,王春丽. 品管圈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1):1729-1731.

[2] 徐虹, 刘宁, 孔田甜, et al.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落实率[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3):188-191.

[3] 杨媛,张莉. 品管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41,45.

[4] 先曼. 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护理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J]. 家有孕宝,2021,3(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