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小学品德教育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体育教育对小学品德教育的影响分析

祁佳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0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也说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体育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体育非常重要的一点。

关键词:体育教育  小学  品德教育   影响分析

古人云: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灶芦。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美国总统里根曾说过: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正直,什么也都无关紧要。股神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三项特征:正直、智慧、活力。如果不具备第一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很重要,他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虽然只能对孩子进行基础性、系统性教育,在品德教育方面,老师也代替不了家庭。但是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中,虽说小学阶段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却也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说过“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在这个环节中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承载着孩子的梦想,为他们指引生活的航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也将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说体育与学校的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把体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体育教育对品德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纪律性、责任心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康的体格,发展理性思维,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提高社会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老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特点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穿插在教学活动中。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家风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老师的“德、行”对学生养成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时刻谨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以身作则就会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学生就愿意听他的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管理,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严肃的一面,也要展示活泼的特点。老师上课时用语要文明、精炼、幽默但不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因为经常在一个校园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也会影响到学生,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团和气,学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生活,他就会从教师之间的相处模式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较高个人修养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学生的性格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因为职业原因严肃、不苟言笑,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敢靠近,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其他基本很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公平公正,有爱心,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让学生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通过正面引导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

2组织性、纪律性的培养

活泼、好动、贪玩,调皮捣蛋是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很多学生也因为家长过于娇惯,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遵守课堂纪律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体育老师在组织课堂纪律方面可以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时老师在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就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和服从管理的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纪律基础。

3、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篮球是大家熟知的团体运动项目,是高度考验个人技术、团队整体水平的项目。课堂中,老师除了教授常规的基础知识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懂得集体的重要性,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体会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缺乏集体荣誉感的团队注定是散沙一盘,有集体荣誉感的人,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不因个人英雄主义或是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损害集体的整体利益。

4、信任的培养

信任,是人格特征也是一种人际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样也是在小学阶段养成后伴随终身无法改变的一种行为之一。在课堂中老师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对后期的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合作伙伴的信任是合作的良好开端,信任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成员的责任意识,减少或是代替沟通,提高效率,信任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5、意志力的培养

体育项目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老师在与学生互动时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做事不能只凭兴趣,不能想做的就做,不想做的就不做,而是要有专注力,既然做了就要做好不能半途而废。

6、正确面对输赢、失败

现在的孩子如何建立起正确的输赢观,是此时我们大家最需要和要学会的东西。这也是目前教育中很缺乏的一种教育。而体育教育则会教会学生有规则的赢,有尊严和体面的输。这是因为体育活动中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失败”“输”的滋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人不可能一直成功而不失败。当孩子因为“失败”“输”而感到失望、郁闷之时,老师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要尽力参与,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

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目的在于在日常学习中依托体育教育特殊优势,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引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集体观念,从思想上主动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参考文献:[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张济洲,刘淑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的举措与经验啪,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3):20-24;

[3]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1889[2] 中国学校体育[J].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