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1

浅谈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

孙晓东

230221199003265239邮编:161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使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为地方提供水力资源、电力资源,同时还能够进行养殖和灌溉,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的生活水平。所以,要加大对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还要对管理中呈现出的不足之处提供良好的对策去解决,保证其工程的质量,使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可以顺利的完成。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引言

重视水文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推动我国在各个方面进一步的提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建设资源,也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建设水文水资源工程要格外重视,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完善相关监督措施,在不影响整体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水文水资源工程的实际效用。

1. 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概述

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就注定了它比其他的建设项目具有更多的特点。除了其它建设项目具备的整体性以及固定性等特点之外,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还有范围广、交通不便、多站点等特点。交通运输的不便利导致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再加上进行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的时候,施工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施工站点分布的也比较远,这就要求专业性比较强,有很大一部分的工程施工都需要通过自行组织来进行施工,社会化水平还是很低的。水文水资源的建设类别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站、水文站以及水大流量计量站等,如果只对其中的一个站点进行建设的时候,建设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

2. 水文水资源工程的管理现状研究

2.1 水文水资源项目的管理主体不明确

我国当前的水文机构划分不够完善,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善。当前国家根据流域的水系设置了水文管理机构,但是最小的管理单位只到地级市一层,一个地级市有时要负责多个下级地方的水文水资源工程管理,面临的管理压力极大,也出现了很多严重影响流域环境的例子。

2.2 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机器设备不够先进

从目前我国的水文水资源建设的过程来看,机器设备严重不足,已有的设备大多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工程建设的需求。例如水文监测的工具已严重达不到标准,测量的数据存在很大误差,不能够准确的为施工提供相应水文数据,严重影响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进行。

2.3 水资源建设项目专业性强增加施工难度

水文水资源状况具有复杂性,水文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内容并不单一,相反它是一个包括范围极广的工程,不仅包括对水文地质情况的测绘、水文数据的收集,还包括水文监测站的建设、水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等内容。这些都是水文水资源建设的重要建设内容,要求建设单位具备极强的专业性。

3. 提高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项目的管理观念

在项目开展之前的时候必须将有关的工作者组织到一起,深化培训,确保所有的管理者都可以真正从内心之中意识到项目管控工作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但如此,还应该做好项目审核工作,假如出现了和基建程序不是很相符的现象的话,有关机构必须禁止其通过,同时还要做好项目资金规划工作,切实提升管理能力。

3.2 增加水文监测设备数量和科技含量

设备的缺乏和高科技含量低是阻碍我国水文水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水文水资源建设工作中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并且不断研发新技术,增加水文监测设备的数量,以满足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需求,应用动态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静态管理,以此来优化管理结构、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程。

3.3 加大管理力度

必须要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划分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对工程建设的环节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管理过程中。培养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将管理制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水资源工程是关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点工程,它的建设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更多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做好我国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建设好水文水资源工程,使这些工程能够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不断的侦测和了解,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保护。同时督促参建人员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国.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4):99-100.

[2]谢寿山.对水文水资源造价管理的分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9):73-76.

[3]杨连春.浅议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河南科技,2013,(12):215.

[4]曹景峰.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