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的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煤矿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的有效措施

佟智勇

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生产在推动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煤矿产业而言,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既可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也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的因素,并对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的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矿产业;机电设备检修;预防措施

引言: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运行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损坏的问题。由于机电设备工作量大,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预防性检测还可以提前预测设备的寿命和使用状况,为设备更新和更换提供依据。预防性检测的应用可以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测工作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效益至关重要。

一、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的因素

煤矿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煤矿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会导致机电设备的受潮、腐蚀等问题;气候变化会引起温度、湿度等变化,进而影响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会加剧机电设备的磨损和老化,提高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预防性维护的效果产生影响。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由于生产压力大、利益驱动等原因,往往会忽视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一些煤矿企业和工人对机电设备检修缺乏重视和理解,他们认为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需要进行维修,而忽视了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的重要性,这种检修意识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导致故障的发生频率增加,增加了生产事故的风险。[1]另外,煤矿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需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来进行指导和保障,而一些煤矿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包括制度不健全、组织不完善、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如缺乏完善的检修计划和预防性维护方案,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由于缺乏专业的检修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我们无法有效地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从而影响了煤矿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的建议

(一)转变检修管理思想

机电设备的检修是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只注重设备的维修与修理,忽视了预防和风险控制的工作,为了切实提高机电设备的检修效果,还需要转变传统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并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风险,包括设备老化、故障频发和安全隐患等。传统管理人员往往只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采取应急措施,这种被动管理方式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传统管理人员往往只关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理,而忽视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现代化的机电设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全局思维,重视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风险控制,需要了解设备的寿命和故障模式,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通过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

(二)强化机电检修养护技术

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预防性检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强化机电检修养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性检修方法,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煤矿机电检修养护技术涉及热度诊断技术和振动检测技术。其中热度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设备的热量分布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技术,该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2]通过热度诊断技术,可以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分布情况,进而判断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设备的温度,可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例如,当设备的某个部位温度异常升高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故障。可能是设备出现了故障,并且可以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振动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设备的振动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技术,该技术通过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设备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通过振动检测技术,可以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频率和幅度,进而判断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对设备振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如果设备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异常变化时,可能是设备出现了故障。通过振动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以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三)健全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机制

建立健全地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每一台机电设备都应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制造商、购买日期、安装位置等信息。同时,还应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检修时间等,这样可以方便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情况和维修保养要求,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将设备分为不同等级,根据等级确定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对于关键设备,可以采取定期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充分考虑生产计划和设备的可用性,合理安排检修时间,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再次,建立专业的检修团队,机电设备的检修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检修团队,这支团队应具备丰富的维修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类设备,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还要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学习,保持技术的更新和提升。最后,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预防性检修的重要环节,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紧固等工作,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加强设备的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性维修和更换。

结论:综上所述,预防性检修是煤矿机电设备的重要措施,旨在保障生产安全并提高设备可靠性。为了有效实施预防性检修,还需要转变检修管理思想,重视设备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强化机电检修养护技术,延长设备寿命;建立健全的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机制,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检修计划。促使检修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检修技术,提高设备可靠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玉涛.机电设备检修与安全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8):85-87.

[2]曾伟华,章家其,杨辉.预防性检修理论在继电保护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