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董治

河南宸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开封,475000

摘  要:针对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应用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具体案例情况,以兰州迭部县阳光花墅建设项目为例,详细探讨了坡屋面防水施工主要内容,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及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最后总结提出了新材料模板选用与施工要点,有效解决了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施工成本的节约。研究结果表明,坡屋面防水施工的运用在保障建筑防水施工效果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类似工程项目当中,为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提供参考,并为防水施工技术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施工;基层处理;卷材铺贴;新材料模板

引言

防水施工历来都是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房屋建筑质量以及居住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使得业内对于防水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并且不断深入,以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但在实际展开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工程项目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以及建设需求等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防水施工效果。因此,加强对于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技术研究、实践运用以及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1 工程概况

兰州迭部县阳光花墅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236.45m2,由28栋独栋别墅组成,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案例工程项目为别墅项目,单体体量小,数量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施工成本,把项目分成若干流水段,先做一部分主体,然后再做后续主体,让材料及机械最大程度地进行周转,以此达到减少材料积压、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施工进度的效果。

结合拟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设计图纸,明确项目重点为防水施工部分,由于别墅一楼地面为回填土,而且施工图纸并未设计防潮层,对于防水施工要求较高。针对这一情况,为避免留下后患,减少后期维修施工,降低对于居住体验的影响,经过与业主以及设计单位的协调沟通后,决定在地面底部增设一层塑料薄膜,并且在入户的楼梯间、一层的跃层,低于±0.000地面150mm以上的区域,在回填土施工之前,展开防潮层施工,以此保障整体工程防水效果。此外,结合案例项目实际工程要求以及建设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坡屋面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具体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实际应用策略如下。

2 坡屋面防水施工内容

2.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2.1.1 基层处理

在实际展开防水涂料施工前,为保障施工质量效果,需先进行基层处理,确保屋面基层平整、干燥,强度符合施工要求,并使用选用合适的清理工具清扫基层,确保表面无尖角、浮尘、明水等,同时需要对基层防水节点、管路等进行检查,确保其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使后续施工作业得以顺利推进[1]。此外,还应加强对于基层表面油污的清理,以及凹凸位置的修平处理,为防水涂料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2.1.2 涂层涂刷

施工前,需要先检查涂料质量,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涂刷施工,主要包括底层涂刷、细部处理、涂层涂刷以及面层涂刷四个步骤。其中,底层涂刷采用的是滚刷方式,主要目的为提高涂膜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保障涂料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为保障底涂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检查,并要求底涂用量每平方米达到0.3kg。特殊情况下,如基层潮湿,或在干净、不吸水的基层上使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时,无需进行底涂处理。

表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指标要求

项目

性能

固体含量

≥65%

干燥时间

表干时间

≤4h

实干时间

≤8h

不透水性

0.3MPa,30min不透水

潮湿基面粘结强度

≥1MPa

此外,完成底涂处理后还需展开细部处理,坡屋面存在天窗、烟道等结构,而且檐沟、阴阳角等位置也是防水处理的薄弱之处,因此,为保障坡屋面防水施工效果,需在涂刷防水涂料前,加强对于细部结构的处理,对于容易出现渗漏的位置,设置加筋布。对此,需先使用橡胶刮板或油漆刷厚度涂刷一遍 JSA-101 涂料,确保涂抹均匀、宽度控制在300mm左右,在完成涂料施工后,需要立即使用漆刷粘贴加筋布,确保表面平整、压实,与下层涂料紧密贴合,要求相邻加筋布之间的重叠距离至少为100mm,完成加筋布施工后,再涂刷第二层涂料,确保整体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涂刷第一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前,需要检查屋面细部节点处理情况,确保细部修整到位,涂膜干燥后,方可展开第一道涂层施工。在实际涂刷过程中,应尽可能保障涂刷均匀、平整,反复进行涂刮,避免出现局部沉积、气泡等不良情况。第一遍涂刷施工完成,待8h涂层干燥不粘手之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涂料涂刷施工。为保障涂刷紧密、不留空隙,第二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道涂层垂直,以此类推,直至涂刷厚度符合设计要求[2]。面层涂膜是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需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加水稀释后,再进行涂刷,采用滚涂的方式,提升涂层的薄度,保障涂刷表面平整、光洁。除此之外,在实际面层涂膜作业过程中,还应加强对于收头部位的处理,使用防水涂料展开多遍涂刷,充分保障屋面防水效果。

2.1.3 检查与修补

为保障防水涂层施工效果,确保施工一次完成,在实际进行涂刷作业的同时,还应展开涂刷质量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或者缺陷,及时进行修补处理,全面保障施工质量。对此,在实际施工时,应安排专门的质检人员,进行跟班检查,在保障前一道涂刷施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后,方可展开后续施工。检查过程中,应着重加强交界位置、转角位置以及阴阳角等薄弱部位的涂刷效果,确保施工技术落实有效。最后,在完成防水层涂刷施工后,需静置48h,确保防水层表面干燥后,展开淋水试验,要求坡屋面不漏水、不渗水。

2.1.4 临时保护措施

在完成上述施工之后,为避免防水层受到破坏和影响,需要在验收合格之后,对施工区域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例如,在涂膜表面铺设纸箱、PE膜等,防止后续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对已完成施工的部分造成破坏,影响成品质量。由于施工现场相对较为混乱,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对防水层进行修补,方可展开后续卷材铺设施工[3]

2.2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2.2.1 基层处理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施工之前,需要涂刷基层处理剂,以此确保卷材与防水层有效结合,保障粘贴质量效果。需要先使用毛刷等小工具,在坡屋面的细部、周边以及拐角位置涂刷基层处理剂,确保涂刷均匀,保障覆盖全面,避免存在疏漏之处。在细部涂刷完毕后,方可进行大面积基层涂刷处理,全面覆盖屋面基层,要求每平方米基层处理剂用量控制在0.2~0.3kg之间,确保涂刷均匀,控制好涂刷厚度,在基层处理剂完全干燥后,可准备展开后续卷材铺贴施工。为避免基层受到灰尘等污染,应在处理剂干燥后,尽快铺贴防水卷材,要求处理剂与防水卷材的铺贴施工在同一天展开并完成。若基层受到二次污染,则需要重新涂刷基层处理剂。

2.2.2 细部节点附加防水层

为保障坡屋面防水处理效果,在展开大面积卷材铺贴施工前,需要先对细部节点进行处理,粘贴防水卷材。通常情况下,坡屋面细部防水卷材建议选用附加层专用卷材,对于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处理困难的位置,需要先铺设一层卷材作为附加防水层,宽度为卷材幅宽的1/3,约为333mm,对于檐沟与屋面交接位置,附加层宜空铺,铺设宽度为200mm。

2.2.3 卷材铺贴

该案例工程项目当中,坡屋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按照垂直于屋脊的方向进行铺贴。铺贴施工时,对于高低跨毗邻的情况,应优先进行高跨铺贴,后做低跨铺贴,以免积水倒灌;对于高度相同的屋面,则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铺贴;同一平面内,应先铺雨水口、转角等细部位置,再从位置较低处逐步开始向高位进行铺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位置防水卷材的铺贴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屋面卷材与基层铺贴,要求采用满自粘方式,粘贴面积应在80%以上;对于卷材搭接位置,应满粘粘实,必要情况下,还应使用手持压轮加强缝隙处理,确保粘贴牢固、紧密,必要时可使用专用压轮进行二次压边处理;附加层卷材与基层的铺贴,应采用满粘的方式,对于应力较为集中的特殊部位,需要轻微压贴[4]

在实际铺设防水卷材的过程中,应先确定好卷材铺贴的具体位置,然后将其展开,调整卷材位置,先将卷材末端固定在基层指定位置上,再从均匀撕去硅油隔离膜,同步向前缓慢滚压铺贴,确保铺贴速度均匀,粘贴紧密、压实,无气泡残留。

2.2.4 自粘卷材修复

实际施工过程中,自粘卷材的自粘面容易受到灰尘污染,导致其失去粘性,造成接缝、收口等位置翘边,影响防水效果。对此,应使用热风焊枪及时进行修复处理,将枪嘴插入翘起位置,利用热风熔化自粘橡胶沥青,然后重新进行粘贴粘合。

3 新材料模板选用与施工

为达到良好施工效果,同时实现对于成本的有效节约,案例工程当中采用了新型塑钢材料作为屋面模板选材,塑钢模板具有拼接严密平整、表面光洁、省工省料、操作便利等方面的优势特点,而且由于材料可多次进行周转使用,边角料和废旧模板还可以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效果。实际塑钢模板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模板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展开作业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于模板支设环节的重视,根据板材厚度,合理确定支设间距。使用塑钢模板施工后的成品感官相对较好,而且脱模便利,灰尘清理也十分容易,此外,由于塑钢模板不收缩、不湿胀、尺寸稳定等方面的优势特点,也给混凝土养护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保障了养护效果[5]

4 结论

兰州迭部县阳光花墅建设项目,防水施工技术应用探讨主要集中在坡屋面防水施工方面,采用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及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展开施工,结合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技术特点,明确了基层处理、涂料涂刷、卷材铺贴、检查修补以及成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以及控制措施,并结合成本管控目标,提出了新材料模板的选用方案,以及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明确了新材料模板应用优势,不仅能够保障使用效果、成品观感,而且实现了零废物排放,符合当前节能减排发展要求。相信随着对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和实践研究,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效果都将会得到有效保障,建筑行业也将会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英海.建筑屋面渗漏水原因及防水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居业,2023(06):22-24.

[2] 高川川.建筑工程金属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3):59-61.

[3] 李玉凡,郑孝俊.探讨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以灵璧县罗河花园小区项目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22(11):94-96.

[4] 李林桑,罗彬.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5):35-37.

[5] 张兵.基于实例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J].门窗,2019(21):119.

作者简介:董治,男,1986.04-,河南信阳人,汉族,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