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多发状况下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和规划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疫情多发状况下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和规划的影响

张力莹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地疫情肆虐,这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在毕业就业规划方面的选择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抗击疫情这一重要事件上,护士是主力军,他们正向的专业认知和稳固的专业态度是其在危难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的先决条件。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疫情多发;护理专业;毕业就业规划

一、疫情多发状况下对护理毕业生产生的影响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许多观念跟不上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护士大多处于中学和大专水平,综合素质不高,对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产生阻力。中国护士虽然工作努力,学习努力,但仍然缺乏人文内涵。因此,要想成为国际化的护理人才,中国护士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必须与国际接轨。

三年疫情以来,很多人都在抱怨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抱怨,就心安理得的躺平,不做改变,也成长不了,等到疫情真正结束的那一天,这些人就是被淘汰的第一波人。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一直遵循着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无论去哪里都要将口罩“焊”在脸上,这么三年我们一直在和疫情赛跑,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多多少少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社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需要和关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护士专业的学生作为医生的左右手,也是医务工作者主要的人才储备力量。人们常说,护士是世间平凡却不平淡的职业,她们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却用执着和坚守书写对生命的诚心与敬畏;她们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爱的厚重、生命的长度。作为一名医学生,从踏入大学开始,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其对医生职业认知和从事医疗工作的决心会影响其医学成就。

二、疫情背景下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一)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实现多样化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在高校升学率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难”、疫情反复席卷的背景下,基层就业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专科三年制教育培养的医学生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

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将医学类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并且对它有很多的关注和扶持。而且通过一系列数据结果显示,许多国家的护理人才是十分紧缺的。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医护比例也十分失调。按理来说, 医院里面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的医护比例是1:4,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医护比例才是1:0.61,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来,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就业机会呢?这为这些即将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大多数护理毕业生选择了护理专业作为就业方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人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心健康,对疾病的预防以及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所有这就让更多护理专业人才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虽然护理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但是想要成为一名能够体现自身真正意义的护士,还是需要接受更多考验。此次疫情间,很多护理人才不怕苦不怕累,还直面着被感染的风险,体现了自身伟大的价值。因为新冠疫情一直在传播,危险系数也特别高,这就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其中。有很多快要毕业的学生愿意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存活率。

通过网络上看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是对在疫情多发状况下205名护理毕业生就业意向和规划的影响来进行分析的。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将护理专业做为第一志愿的,觉得护理学发展的空间大,所以都很医院的参与到了护理工作中来,并且在毕业之后还是会选择自己的专业来进行学习和深造。

(三)学校要对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给更多的机会

面对建国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经过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向险而行、日以继夜的战斗,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彰显了党的强大组织力、号召力、向心力。疫情后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太多同学发展的步伐,虽然疫情的影响巨大,但是此次状态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疫情终究是暂时的,面对此次的困境,各个学校也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也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着不同的方法措施。

产教融合已成为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准确定位能力培养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必要和有突破点。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也是未来肩负重任的护理接班人。

(四)护理毕业生需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中涵盖了来自19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资料。2018年护士数量近2800万人;其中,超过1900万护士被归类为“专业护士”。全球每10名护士中有9名是女性,每6个国家中就有1个国家的年轻护士人数少于未来10年将退休的护士人数。这2800万护士意味着全球每万人护士数为36.9人。这个数字掩盖了世界各地护士分布的巨大差异。在疫情期间,多达2.55亿人失业,这无形中创造了一批潜在的护士候选人。ICN呼吁各国政府专门设立额外健康教育和再培训资金,以支持教育提供者提高能力,鼓励失业者加入医疗卫生队伍。

大流行突出表明,各国需要增加包括护理在内的卫生保健人力资源储备。护理是一个高度性别化的职业,受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影响,绝大多数护士是女性。在大流行期间,人力规划方面的挑战突出反映出迫切需要公平分配薪酬、体面和安全的工作条件以及在选择卫生领导人方面实现两性平等。这种支出应被视为国家卫生安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五)高学历护理人才供不应求

现阶段,护理行业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一些中职护理毕业生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高学历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护理毕业生在学历方面可以体现出更大的优势。据统计,护理专业仍然是人才紧缺的12个专业之一,但相反,护理专业的招生却很低。原因是一些家长和学生对护理专业存在误解,认为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较差,收入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医院都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人员。同时,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使高职护理毕业生不仅比其他毕业生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由于高职护理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岗位实习,真正实现高效护理毕业生竞争力的提升。

(六)毕业生的职业认同较低,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2015年和2018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达到98.24%和96.85%,但离职率分别为23.41%和21.26%。职业期望和满意度之间不匹配。这说明大学生的职业认同不高,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上,2015届毕业生低于2018届毕业生;在需要提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压力、口头表达、终身学习意识等排名靠前。说明经过几年的工作,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目标的评价在下降,认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语言表达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等方面不够重视。这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毕业生专业构成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来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正是因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护理人员的地位就越显得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所以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对于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和规划影响并不大,很多人还是很自愿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的,并且愿意长期投入到护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