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对脑膜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MRI与CT对脑膜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张梦婕  张俊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目的:对脑膜瘤患者采用MRI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东营市某三甲医院疑似脑膜瘤的患者共60例,其中女性4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0.2±3.5)岁,病程方面的最大值在8年左右,最小值在7个月左右,平均病程在(4.23±3.61)年内。对患者分别行MRI及CT影像学检查,将CT检查诊断设置为对照组,MRI检查诊断设置为实验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主要发现确诊为脑膜瘤54例,另6例为非脑膜瘤。MRI检查结果显示脑膜瘤46例,其中真阳性43列,假阳性3例,非脑膜瘤14例,其中真阴性3例,假阴性11例;CT检查结果显示脑膜瘤44例,其中真阳性41例,假阳性3例,非脑膜瘤16例,其中真阴性3例,假阴性13例。MRI扫描检查结果报告中的诊断结果准确率达到了76.6%、敏感度率则为约79.6%、特异度率仅为约50.0%左右;而对照组CT扫描结果检查报告结果报告的诊断结论准确率却仅有为约73.3%、敏感度指数仅为约75.9%、特异度指数为约50.0%。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相关数据的计算,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MRI检查脑膜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临床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大大降低早期漏诊的发生率,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可靠的检查和诊断方式。综上所述,CT、MRI在诊断脑膜瘤方面存在差异,各有其优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检查诊断方式,必要时可两者联合应用,减少误诊漏诊的机率,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脑膜瘤CT检查MRI检查;诊断价值

脑膜瘤早期病变生长进程相对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非常善于伪装。患者通常在发病后数月时间开始逐步的表现为间歇性的发作癫痫、头疼、听觉障碍、视力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的全身症状,对其学习工作与生活质量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程度上的心理负面心理影响[1]。CT检查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原发性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CT扫描下可以明确的显示出原发性脑膜瘤与邻近骨性结构间的关系、钙化,进一步对脑膜瘤进行病灶性的诊断。在MRI检查下,对肿瘤的信号会更加的敏感,不仅可以反映出多种肿瘤性病变,还有助于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研究。本文就来探讨一下CT与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与意义。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东营市某三甲医院疑似脑膜瘤的病人共60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0.2±3.5)岁;病程方面的最大值在8年左右,最小值在7个月左右,平均病程在(4.23±3.61)年内。分别采用MRI、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把CT检查诊断设置为对照组,MRI检查诊断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选择经手术确诊为脑膜瘤的患者;

(2)选择合适年龄段的患者;

(3)影像学资料、临床检查资料记录完整而无丢失者;

(4)纳入实验数据患者须本人签订知情同意书方可。

1.2.1  纳入标准

(1)排除脑膜瘤未行手术者;

(2)排除有过敏,免疫功能等综合疾病的患者;

(3)一般资料不全者;

(4)CT、MRI检查禁忌证者,比如心脏搭桥手术者。

1.3  检查方法

1.3.1  CT检查

检查技术:(1)体位:头颅正位。(2)定位线:听眦线。(3)扫描参数:层距参数设置成5mm,层厚参数设置成5mm。在找到病灶之后,对其实施层厚参数为3mm的薄层扫描,进行增强扫描时碘海醇作对比剂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1.8~2.0mg/kg。扫描结束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层厚参数为1mm[16]。然后根据图像对病人进行疾病诊断。

1.3.2  MRI检查

检查技术:(1)线圈:头部线圈。(2)体位:仰卧位。(3)定位线:双眉的中心连线。(4)成像方位与序列的选择以及扫描参数的确定:层距参数为2mm,层厚参数为4mm,扫描序列参数设置如下:FLAIR序列当中实施T1成像和T2成像,其中TR数为4200ms,TE参数为109ms;FSE-Restore序列当中进行T2加权成像,其中TR参数为8400ms,TE参数设为121ms;在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的时候,设定TR数为6500ms,TE参数为66ms。常规平扫患者,随采用0.1mmol/kg 的钆喷替酸葡甲胺对其实施静脉注射给药,然后针对其病变的部位实施T1加权成像,针对其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实施平扫[14-15]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5.0,计数资料(%)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²检验进行比较,计量数据用(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CT与MRI对脑膜瘤诊断结果的对比

经数据显示,60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为阳性患者54例,阴性患者6例;MRI诊断结果显示有46例脑膜瘤,其中真阳性43列,假阳性3例,14例非脑膜瘤,其中真阴性3例,假阴性11例;CT诊断结果显示有44例脑膜瘤,其中真阳性41例,假阳性3例,16例非脑膜瘤,其中真阴性3例,假阴性13例。临床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可以看出MRI的准确性要高于CT。

2.2  CT与MRI对脑膜瘤诊断效能的对比

MRI扫描检查结果报告中的诊断结果准确率达到了76.6%、敏感度率则为约79.6%、特异度率仅为约50.0%左右;而对照组CT扫描结果检查报告结果报告的诊断结论准确率却仅有为约73.3%、敏感度指数仅为约75.9%、特异度指数为约50.0%。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CT扫描诊断,结果显示MRI比CT的结果更加精准,两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临床诊断脑膜瘤主要借助的是影像学手段,常用包括CT与MRI扫描,两者各有优劣,将两种诊断方法相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全面反映病变的特点,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灵争.CT 联合 MRI 检查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174-175.

[2]申楠茜,张佳璇,甘桐嘉,等.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J].放射学实践,2021,36(7):818-821.

指导教师:张俊

发表来源:2023年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