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林琮 孙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探究CT与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试验方法,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针对确诊为半月板损伤的120例病例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以关节镜检查为诊断结果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对120名患者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由此分析对比CT与MRI在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其中关节镜检查确诊半月板损伤患者为120例,MRI对半月板损伤的分级及形态分类的检出率均高于CT对半月板损伤的分级及形态分类的检出率,MRI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研究CT与MRI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诊断半月板损伤方面优于CT检查,因此在研究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T;MR;半月板损伤诊断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关节。它由四部分构成,包括肌腱、半月板、关节和骨。因膝关节是重要的承重关节,所以对于人体正常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患腿发生屈伸运动,膝关节会有一定的内旋和外移的变化,当急转又迅速暂停活动时,半月板极其容易发生损伤。由于半月板起稳定和润滑的作用,其损伤时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运动受限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则会当即诱发关节畸形。因体力劳动而造成的膝关节长时间磨损,也会导致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退变引起关节疼痛[1]。随着社会大众的发展,若不能及时的干预,则会发生不可逆的病变,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随之增大,所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像诊断中,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而相对CT与MRI来说,患者对于关节镜检查接受程度较低。所以,目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多有进行CT与MRI检查。

一、研究意义

膝关节是人体至关重要的承重关节,有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直接暴力而导致的,另外还包括膝关节先天发育不良和间接暴力、膝关节长期受负荷的运动员以及健身爱好者,退行性病变的老年患者[2]。据临床调查发现,膝关节长期的不稳定会使其半月板发生病变,从而伴随韧带损伤,产生新的疾病表现。所以,及时发现症状随即治疗才是最关键的。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诊断的发展进步,继而出现了新的医学成像技术系统。例如:X线、CT、MRI、超声等。它们都在骨关节外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技术的日益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发展。

CT应用较为广泛,能相应看出半月板结构损伤,包括其形态,轮廓和周围组织受损情况,有报告指出,CT诊断分为四级,除0级结构正常以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3]

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因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楚、全面的发现膝关节的各种结构特征。根据此技术的重构功能,更加能够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它与CT诊断半月板损伤程度等级相同,也呈4级。除0级外,分别位于骨关节以下、不与骨关节接触以及正位于骨关节面处。

总结来说,此研究的意义,是对比CT与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果来选择较优检查方法,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为此疾病的临床研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据数据表明,国外平均每年发生半月板损伤的人数在10000人左右,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因此,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对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会更加注意对膝关节的防护。

二、实验方法

120例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过CT和MRI扫描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对其影像数据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一)CT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微平板128层螺旋CT,采取仰卧位,足先进,患腿微外旋约15°进仪器,足尖向上。扫描范围自股骨中段到胫腓骨,进行三维重建。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及扫描部位。患者需有清醒的意识,配合程度较高,告知患者在扫描期间需保持规定的体位,需摘除金属材质的饰品,避免伪影对CT图像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从而延长扫描时间,增加其受辐射的剂量。常规采用管电压140V、管电流200mA、层厚1mm,扫描结束后传送至工作站。影像结果由两名资历颇深的医师进行诊断分析。

(二)MRI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患者采取仰卧位,足先进,将患肢向外微转约15°固定膝关节位置,线圈中心定位于髌骨下缘。确认患者个人信息及扫描部位,去除其金属饰品及体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术后金属夹等金属物质。告知其家属轮椅不可推入磁共振室。因仪器的声压均在99dB,最大值达到140dB左右,可提前给患者提供一次性海绵耳塞,避免因噪音而产生体位移动,从而保证图像质量。影像结果由两名资历颇深的医师进行诊断分析。

三、观察指标

(一)半月板损伤分级诊断标准:(1)CT:I级:呈未出现在关节面、关节缘的点状或球状高密度影,钙化程度小于25%。II级:在关节缘之处出现的点状或条状密度影,但未到关节面,钙化程度在大于25%且小于50%。III级:到达关节面并覆盖,呈线状或片状密度影,钙化程度大于50%。(2)MRI:I级:不与关节面接触的球型、类圆形的高信号区,此信号只存在于内部,与关节面无关。II级:损伤表现为半月板内呈高信号条状或线状高信号,可围绕着关节囊区,但是还没到达关节面处。III级:损伤的异常高信号范围增大,已覆盖关节面。(3)关节镜:I级:半月板表面未含有轻微损伤,损伤不涉及与关节囊及关节面。II级:半月板表面有明显损伤,已涉及至关节缘,但未波及至关节面。III级:半月板表面损伤甚重,已涉及关节面。

以上,I级患者无明显感觉,II级患者膝关节半月板退行性病变,II级少部分患者与III级患者半月板已出现撕裂或形态变化。

    (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影像诊断分类:(1)水平或层状撕裂损伤;(2)放射状撕裂损伤;(3)纵行撕裂损伤。

(三)对比两者的确诊率及误诊率。

四、结果

(1) CT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分级的检出率比较情况

关节镜作为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金标准,患者均已接受此检查。关节镜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分级:I级38例,II级64例,III级18例,共检出120例。CT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分级:I级32例,II级56例,III级13例,共检出101例。MRI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分级:I级34例。II级60例,III级16例,共检出110例。据统计分析发现,MRI在II级、III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P<0.05,故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I级中差异较小,P>0.05,故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下表4-1。

(2) CT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形态分类的检出率比较情况

所有患者都已接受关节镜检查,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形态分类诊断的金标准。其1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中有76例具有撕裂影像学表现,其中CT检查在三种撕裂损伤中的检出率为85%、75%、80%,MRI检查在三种撕裂损伤的检出率为95%、91%、90%。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详情请见下表4-2。

(3) CT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情况

将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120名患者作为金标准。在此基础对比CT检查及MRI检查的结果中发现在MRI检查中能检出110例确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遗漏患者数为10例,在CT检查能检出101例确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遗漏患者数为19例。经过统计学分析,MRI确诊率(91.66%)高于CT确诊率(84.16%),而MRI误诊率(8.3%)低于CT误诊率(15.8%),组间对比,CT与MRI在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中具有差异性,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下表4-3。

五、结论

总结来说,CT检查与MRI检查各具优势,在一些并未普及MRI设备的基层医院中,CT检查具有价格优势,且操作方式简便,图像可以显示半月板边缘的整齐度,和损伤部位的裂隙低密度区,随着螺旋CT等高分辨率CT机的问世,CT的图像质量又得到有质的提升。但CT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损伤,并且无法在同一个平面得到清晰的图像。MRI检查属于利用磁场对不同组织产生不同的信号影像,对半月板的形态,轮廓边缘结构,可以更加全方位的检查。根据其信号的分布特点,为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半月板因其内部密度较小,通过CT断层扫描,不易检查出细微结构损伤,而MRI更全面的填补CT检查遗漏的部分。

所以,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CT相比,MRI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更能准确的判断其损伤程度,更容易检出病灶,为临床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提供更准确地价值依据,更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博文,郑明军,阮思杰.MRI在膝关节损伤检查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05):985-986.

[2]孙海涛.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771-773.

[3]李孟琦.MRI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6):90-93.

作者简介:

1.林琮,女,汉族,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学生。

2.孙琦,女,汉族,1989年11月,教育学专业,为本文的指导老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