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检查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与MRI检查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静   孙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检查过程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点,并探讨CT和MRI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疑似颈椎病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的检查资料,对比CT和MRI检查诊断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特异性征象检出率23.33%,多为黄韧带肥厚。MRI检查结果显示:特异性征象检出率为11.67%,椎间隙狭窄7.50%,颈椎曲度异常4.17%。MRI检查对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椎间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在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的检出率中无显著差异(P>0.05)。CT、MRI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椎动脉颈椎病诊断中,CT检出率略高于MRI(P<0.05);在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MRI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的总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证实颈椎病阳性患者97例,阴性23例;结果显示: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和MRI检查各有优势,治疗前运用CT和MRI检查可对颈椎病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颈椎病;CT;MRI;检出率;诊断价值

颈椎疾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病变表现为颈椎痛、颈背部僵硬、头痛、上肢麻木等。颈椎疾病的原因有许多,如颈椎结构异常、退行性疾病、颈部外伤等。采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十分重要。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者在颈椎疾病的诊断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颈椎疾病是颈椎骨骼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变所导致的疾病。颈椎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一、研究意义

颈椎病患者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1]。通常表现为颈部不适、疼痛、僵硬和肌肉紧张等症状,颈椎病发作时将出现颈动脉、神经根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其他型。

对于颈椎病的研究和治疗,CT和MRI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颈椎病的研究意义:CT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它使用 X 射线和计算机算法来产生体内的详细图像。CT对于诊断和治疗颈椎病非常有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骨骼结构分析: 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图像,能够显示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及其周围骨质和髓管等结构。这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用。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椎体或关节突骨折等颈椎病的症状都可以通过CT图像来明确诊断。 2.神经管及神经根研究:神经根和椎管狭窄是颈椎病的常见表现。CT可以观察颈椎的关节突、椎间孔和椎管等结构,以使医生排除颈椎病造成的神经受压的可能性。 3.脊柱后软骨和韧带研究: CT能够清晰显示腰髓前柱、腰椎后柱和浸润在腰椎椎间盘的软骨、纤维环和纵韧带等。这对于诊断颈椎病变(如强迫性前屈伸位目星征、后伸位的脊柱后突、椎间盘突出等)和椎间隙的异常(如边角型等),以及鉴别椎动脉定位和脊柱后部肿瘤等都有很大帮助。 4.安全性检查:虽然CT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但使用X射线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潜在的辐射风险和病理性反应。特别是,如果需要进行颈椎病治疗,CT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避免对颈椎的损害,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MRI(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研究意义: MRI是另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它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高分辨率的身体影像。MRI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很高的价值。以下是MRI的主要应用: 1.软组织成像:MR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对于鉴别椎间盘疝、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颈椎病造成的压迫及损伤等非常有帮助。此外,MRI在显示颈椎间盘损伤或退行性变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2.炎症及病灶研究: MRI具有在早期发现炎症和病灶的特性。 MR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颈椎影像中的组织和血红蛋白,可以判断颈椎病退行性变的早期病理改变,如椎间盘膨隆和破裂,某些炎症等。 3.神经学的检查: MRI可以检查颈椎病造成的神经受压情况,包括颈椎根和脊髓受压。因此,MRI可以为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解剖学和病理学信息。 总之,CT和MRI在颈椎病的研究中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颈椎病、确定颈椎病的类型和位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及指导治疗和手术的实施。在医学研究中,CT和MRI也可用于颈椎病的非侵入性评估,以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和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研究CT和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方法

(一)CT检查方法

采用SOMATOM 螺旋CT(西门子公司)行颈椎扫描。扫描时,患者呈头后仰姿势,对颈椎进行横断位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mm、螺距1.5。获得患者骨窗、软组织窗图像,同时对获取的图像进行1.5mm薄层重建。

矢状位和冠状位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对轴位图像重组获得,实时观察颈椎矢状位、冠状位及椎间盘横断位图像实时观察。

(二)MRI检查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t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检查。患者仰卧,头部自然伸直,采用颈部专用线圈,软垫固定双侧颞耳部以防止移动。扫描参数设置为T1WI(TR 400ms,TE13.5 ms)、T2WI(TR 2940ms,TE 110ms),层厚3.5 mm,层间距0.5 mm。

(三)观察指标

(1)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及MRI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分析其对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效果。

(2)各类型颈椎病检出率: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对比CT和MRI检查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筛查的概率,并比较两组间差异。

(3)CT、MRI对颈椎病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组患者颈椎病明确诊断例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三、结果

(1) 颈椎病的特异性征象检查情况

CT检查结果显示:特异性征象检出率为23.33%,主要表现为黄韧带肥厚。MRI检查结果显示:特异性征象检出率为11.67%,椎间隙狭窄9例,颈椎曲度异常5例。

(2)颈椎病的定位检查结果

MRI检查对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椎间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而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的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1。

(3)不同颈椎病分型的检出率

CT、MRI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椎动脉颈椎病诊断中,CT检出率略高于MRI(P<0.05);在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MRI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的总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2。

(4)CT、MRI对颈椎病的诊断效能

体格检查证实颈椎病阳性患者97例,阴性23例。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见表3-3,表3-4。

总结:根据颈椎病的特异性征象检查情况CT特异性征象检出率高于MRI根据两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的定位诊断结果MRI检查对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椎间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根据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颈椎病分型的检出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的总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根据CT、MRI对颈椎病的阳性诊断情况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

四、结论

总结研究得出,CT更适合颈椎骨质结构和骨折,对硬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利于紧急情况下的患者使用。在行颈椎病影像学检查中,MRI的诊断率总体高于CT,在显像方面MRI能更好的将颈椎曲度、椎间盘、椎间隙等问题显像出来,更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鉴别颈椎病类型。

[参考文献]

[1]高世彤, 张惠. 数字X线摄影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20, 15(9):100-103.

[2]窦飞.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J]. 重庆医学, 2021, 50(S01):174-176.

作者简介:

1.李静,女,汉族,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学生。

2.孙琦,女,汉族,1989年11月,教育学专业,为本文的指导老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