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2

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翟丹华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上蔡分局 463800

摘要:在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控制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

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能源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很大。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于一些环保工作并不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环保机制。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缺乏重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其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过度、不合理。对于一些污染企业来说,由于自身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资金不足等原因,使得其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出现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更好地提升[1]

二、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概述

(一)总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并结合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以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若将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该范围内,则不会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若将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超出该范围之外,则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总量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是要确定区域内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通过总量控制方式来实现的,并依据相关标准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将总量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对污染物排放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通过开展总量控制工作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2]

(二)总量控制与区域环境容量

在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估算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划分,不同的地区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如果划分的标准太小,在进行容量计算的时候就会出现较多问题,甚至会出现环境容量超载的情况,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在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估算的时候,应该使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采用线性规划法和逐步逼近法来进行计算。对于线性规划法来说,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且计算精度也很高。而逐步逼近法则可以有效地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且其计算精度也很高。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在进行区域环境容量估算时,需要先确定其初始值,然后通过逐步逼近法来对其进行优化计算。

(三)总量控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这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和生产工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要强化对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促进企业加大对环保设备和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工艺,并通过强化监管和完善管理制度来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三、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统一的总量控制管理机构,对总量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我国只有一些地区成立了专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构,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各地区对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第二,不能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和环境保护措施紧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区只注重对污染源进行管理,而没有注重对污染情况的监测,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开展不到位。

第三,对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明确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无法真正落实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

第四,缺乏完善的总量控制管理措施。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还没有完善的总量控制管理措施。

四、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将管理制度与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对考核目标和内容进行明确,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在考核指标中,应该以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将企业环境行为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另外还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环保绩效相挂钩,从而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结语

在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有效改善,还能够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力度,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制定出完善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政策。同时,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时,还要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原则,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推广,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慧敏. 乐清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冯金鹏. 黑河流域张掖段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