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4
/ 1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张丽

成都画美医疗美容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输液外渗不仅会导致药物外渗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烧灼、刺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局部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从而会增加患者躯体痛苦,因此,就需要查明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输液外渗的发生或发生输液外渗后,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降低输液外渗对其产生的伤害。

IMG_256

一、输液外渗的原因

引发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护理人员技术因素,包含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导致针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从而致使药液外渗于皮下;对穿刺局部解剖位置了解不足,选择血管失当,到穿刺过程中易导致血管出现机械性损伤,从而增加药液外渗于血管的风险;对针头固定不牢,使得针头易移位而导致药液外渗;给患者输注刺激性大的液体或高渗液体时,输注速度过快、过长等。另一种是患者因素,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侧肢体活动过大或活动频繁,易导致药液外渗。

二、输液外渗的预防护理方法

为预防或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加强自身静脉输液穿刺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根据患者输液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恰当的血管,如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择较粗的血管,输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避免选择靠近关节的手背、韧带、神经、腕和肘窝部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妥善做好输液针头和导管的固定;给患者输注刺激性大的液体或高渗液体时,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护理,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避免随意牵拉输液管道,避免大幅度活动,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速等。

三、发生输液外渗后的护理方法

3.1普通药液外渗后护理

    普通药液外渗后,会导致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红晕或苍白等,对此,护理人员可将75%酒精或50%硫酸镁倒入无菌小药杯中,用无菌小纱布浸湿,然后,将无菌小纱布湿敷于药液外渗处,持续湿敷30分钟,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纱布。也可在患处涂抹肝素钠软膏,然后,用手指对患处进行按摩,使药物渗入皮下,每10分钟涂抹一次,待药液外渗处皮肤由发白发紫转红后,改为30分钟涂抹一次,直至患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3.2高张性液体外渗后护理

高张性液体外渗后会导致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呈青色紫色或发黑坏死,对此,护理人员需及时给患者停止输液,将针头拔除前,从静脉导管将外渗药液抽吸出来,然后,在外渗边缘处多点注射透明质酸酶稀释液,一般注射后15-30分钟,可使患处症状明显缓解。另外,在药液外渗后24小时内,可对患处进行冷敷,以促进局部血管收缩,从而使药物吸收减少。24小时后,可对患处进行热敷,使血管扩张,从而使局部缺血得到早期改善,进而能有效缓解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症状,热敷还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致痛物质的排出加速,减轻患者躯体痛苦。

3.3缩血管药物外渗后护理

缩血管药物外渗后会导致针尖处静脉颜色发白,呈树枝状或条索状延伸,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穿刺处血管色素沉着,条索状血管硬化失去弹性。对此类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需及时给患者停止输液,将针头拔除前,从静脉导管将外渗药液抽吸出来,然后,沿静脉外渗的4个方向及穿刺点周围皮下注射0.2毫升酚妥拉明溶液,并在药液外渗后24小时内对患处进行冷敷,24小时后对患处进行热敷。

3.4高营养药液外渗后护理

    高营养药液外渗后会导致患处出现局部红肿、胀痛,血管弹性变差,且短时间不易恢复,对此类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需及时给患者停止输液,将针头拔除前,从静脉导管将外渗药液抽吸出来,然后,采用40%的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温湿敷,每次温湿敷时间为20分钟,每隔3小时更换一次敷巾,直至外渗乳剂硬结软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