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的马克思主义伦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2
/ 2

道德冷漠的马克思主义伦理研究

肖中月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5

摘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冷漠是指在追求经济和政治目标时,个体和社会可能忽视道德价值的现象,其在社会中的体现为道德勇气的匮乏、道德关怀的淡化以及旁观者现象的泛滥。道德冷漠的加剧可能导致社会关系恶化,社会凝聚力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系列改善措施,旨在缓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冷漠问题,实现更加和谐与有益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道德冷漠;马克思主义;伦理

引言在当今充满多元挑战和快速变革的社会中,伦理道德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道德冷漠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中显得尤为突出,不仅损害个体伦理素养,同时深刻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的表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激发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构建更加和谐、关怀、坚韧的社会伦理体系。

1 马克思主义伦理的道德冷漠体现

1.1 勇气缺失:伦理困境中的退缩

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伦理的道德冷漠体现在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勇气缺失,此种现象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上都显著存在。在个人层面,许多人在面临道德抉择时,常表现出胆怯和退缩的态度。例如,在工作场合,个体可能会目睹不正义的待遇或违法行为,却因为担心可能的后果而选择保持沉默,缺乏挺身而出的勇气,导致不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续存在[1]。此外,在集体行动中,面对社会不公与压迫,人们可能会感到无力和害怕,导致集体行动的动力减弱,不仅削弱了集体力量,同时使社会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和进步。

1.2 关怀匮乏:道德观念的淡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的道德冷漠体现在人们道德观念的淡化现象中,此种淡化表现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影响着人们对于他人和社会问题的关怀程度。个人层面上,道德观念的淡化表现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他人福祉。在追求个人成功和物质享受的过程中,部分人可能会忽略他人的需求,对于不公平现象漠视而过。在社会层面上,关怀匮乏体现在社会价值观的演变中。社会的价值观逐渐偏向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导致人们更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1.3 旁观者现象泛滥:道德冷漠的社会反映

当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伦理的道德冷漠体现时,旁观者现象泛滥现象在社会中愈演愈烈,呈现出人们在面对不正义和不道德行为时选择袖手旁观的态度。在公共场合,人们往往观望不正义事件的发生,却不愿意采取行动或表达反对。旁观者现象的增加表明了道德冷漠的态度,即人们逐渐对社会问题失去了关注和参与的热情。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个人努力无法改变现实,因此选择避免参与,此种消极心态导致社会问题的逐步恶化,旁观者们似乎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去改变不公和不道德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分裂和不平等,使整个社会缺乏团结和共同的价值观。

2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的改善路径

2.1 强化个体道德情感与道德品格培养

在解决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的问题上,强化个体道德情感与道德品格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以塑造更具责任感、关怀心和正义感的个体,其具体改善路径如下:(1)教育系统应该在课程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的核心原则,如公平、平等和共产主义精神[2]。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力。(2)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道德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其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家庭应提供开放的环境,鼓励孩子提出道德问题,与家人一起探讨和思考。(3)社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个体道德品格的培养。相关部门可以组织道德讲座、座谈会等活动,让专家学者分享伦理观念和实践经验,引导个体反思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可以建立道德评价体系,通过表彰践行伦理原则的个人和团体,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道德行为。

2.2 培养群体反思力,凝聚日常道德行为

培养群体反思力并凝聚日常道德行为涵盖了集体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需要在社会各个层面推动,以实现更加有责任感和团结的社会环境,其具体改善路径如下:(1)在组织和社区层面,相关部门需要促进群体内的对话和反思。组织和社区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体讨论、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成员共同探讨伦理问题,分享看法和经验,从而引发集体的道德思考,强化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2)建立道德榜样。社会可以通过媒体、文化活动等途径宣传具有高尚道德行为的个人和团体,从而激励其他人效仿,形成集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制定道德引导机制。组织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奖励践行伦理原则、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成员。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个体的肯定,也是鼓励更多人积极投入到道德行为中的方式。

2.3 加强广泛价值观教育,唤醒社会关注

加强广泛价值观教育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问题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的教育和宣传,能够唤起社会对于道德价值的关注,从而在个体和集体层面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其具体改善路径如下:(1)教育系统应该在不同教育阶段引入广泛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该将伦理和道德价值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平等、社会正义等价值观的理解[3]。通过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课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2)媒体应该强调正面的道德价值,通过报道道德典范、公益活动等,鼓励人们践行伦理原则。此外,媒体可以深入探讨社会问题背后的道德层面,引发公众关注和思考,通过各种文章、纪录片、微博等媒体形式,让广大民众更加了解和关心伦理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改善路径中,强化个体道德情感与品格培养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唤醒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勇气,使其在伦理困境中能够坚守原则,是构建道德关怀的社会基石。同时,培养群体反思力,能够引导社会成员审视自身的道德行为,凝聚起共同的道德共识。此外,加强广泛价值观教育,通过普及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李转运.道德冷漠现象的伦理思考[J].品位·经典, 2021, 000(018):P.106-109.

[2] 李义天.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初始问题[J].新华文摘, 2023(7):1.

[3] 曲红梅."道德的意识形态"论题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