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2
/ 2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

郭军,武正权通讯作者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科 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慢性胃炎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易反复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较大影响。早诊断、早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本原则,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症状体征采取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中中医辨证下有多种类型,其中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通过中医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中医药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出现炎症。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以药物方案为主,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将慢性胃炎纳入“胃脘痛”范畴,认为脾胃虚弱、邪气入体是主要病因[1]。中医根据症状体征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为多种证型,包括脾胃虚寒型、气血瘀滞型、胃阴亏虚型、肝胃郁热型[2]。其中脾胃虚寒型比较常见,中医药治疗可以使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方法,给予患者辨证治疗,获得理想疗效。

一、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医辨证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主要症状有胃痛、喜温喜按、四肢冰凉、热痛减缓、进食后疼痛减缓,患者舌质淡、苔白、发腻。病因包括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乏源,造成机体胃失温养,湿寒内蕴[3]。感受风寒、胃失和降,饮酒无度、长期吸烟,忧思过度,脾胃虚弱都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有关。为此,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以理气为主,秉承着虚则补、实则泻、寒则热、热则寒的治疗原则。

二、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药汤剂

(一)理中汤

    理中汤是温里剂,功效是温中散寒[4]。组方:党参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10g。自利腹痛者加木香10g。呕吐者加半夏10g,去白术。不痛利多者倍白术。腹满者去甘草。泛酸者加吴茱萸10g、瓦楞子10g。剧痛加延胡索10g。便稀加山药10g、石榴皮10g。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40分钟以上,留300mL药液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药21天。方中党参具有健脾益气、温运脾阳功效,现代药理中党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可以将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有助于胃肠功能调节,减轻胃部炎症[5]。白术与党参功效相同。干姜净具有温中驱寒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并且可以滋阴柔肝、缓中镇痛,现代药理证实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起到细胞膜保护作用。徐明[6]研究中分别使用常规西药法、常规西药+理中汤加减法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33%和95.00%,MTL、GAS水平后者高于前者。证实理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效果显著,可以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改善。

(二)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组成有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6枚、饴糖30g。腹痛腹胀者加12g延胡索、10g佛手、5g砂仁。食欲不佳者加20g谷麦芽。嗳气反酸者加15g海螵蛸、10g瓦楞子。呕吐者加10g半夏。药物混合后加入适量水煎煮,留取药液300mL,早晚各服150mL,每天一剂,连续用药1个月。黄芪、甘草以及大枣可以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诸药合用在甘草调和下可以发挥健脾养胃、益气活血功效。陈仁平[7]研究中使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证实加味黄芪建中汤可以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不适症状。

(三)温脾养胃汤

    温脾养胃汤主要功效是温养脾胃、益气固本。方剂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芍30g、砂仁10g、陈皮15g、饴糖10g、熟附子10g、桂枝8g、干姜6g、甘草6g。腹痛强烈者加延胡索10g、木香8g。便稀者加白术6g、茯苓6g。嗳气反酸者加6g海螵蛸。每天服用1剂,将适量水加入中药中,大火煎煮至沸腾,转小火慢熬40分钟,留药液300mL,早、晚各服150mL,连续用药1个月。黄芪、砂仁、党参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功效,有助于患者脾胃虚弱的改善。白芍、饴糖及甘草具有缓急止痛功效。陈皮具有益气健脾功效。桂枝、干姜以及熟附子功效有温中驱寒,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改善。方中陈皮与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充分发挥出药物温养脾胃、益气固本功效。韩文冬[8]研究中采用温脾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对照组)进行比较,用药有效率、Hp根除率均更高,胃黏膜评分、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证实温脾养胃汤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以提高Hp根除率,促进胃黏膜改善。马智勇[9]研究中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接受温脾养胃汤治疗,治疗有效率97.75%,高于西医治疗的68.75%。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Hp根除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证实温脾养胃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提高Hp根除效果。

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通过将调配好的药物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发挥治疗作用,操作简单、费用低,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接受。取细辛、吴茱萸、芥子各50g,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将生姜汁倒入中药粉末中搅拌均匀,搅拌成糊状。选定脾腧、胃腧、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将中药制作成1元硬币大小及厚度的药饼,贴敷在穴位之上。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每天1次,时间为2小时。细辛属于解表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功效。含有木质类成分、挥发油、马兜铃酸Ⅰ,可以解表散寒、通窍、祛风、止痛。现代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并且可以抗胀气、解痉,有助于缓解患者胃部不适、消化不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主要功效包括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现代药理中吴茱萸可以抗胃溃疡、止吐、止泻。小剂量可以兴奋离体肠。药物的抗胃黏膜急性损伤作用比较强,并且有较广的抗菌、杀虫作用。芥子具有散结通络止痛功效。中药贴敷可以持续刺激穴位,对穴位本身能量进行激发。药物通过穴位透皮,中药经过皮肤进入体内,可以对病变位置起到局部调理作用,治疗疾病[10]

四、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将7号针头作为套管使用,剪去2寸长毫针的针尖制作为针芯。取1.5cm长的羊肠线放入针头内,将针芯接上,选择脾腧、胃腧、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刺入一定深度(感受到针感),另一手推针芯的同时,将针管缓慢退出。羊肠线被埋植在穴位皮下组织、肌层中。使用医用棉球对针孔按压1-2分钟。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个月。穴位埋线利用羊肠线对穴位及经络进行刺激,可以起到调和气血、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达到治疗胃部炎症的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辨证施治,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好转,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刘海红.黄芪建中汤联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03):129-131.

[2]杨波,寇媛.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J].贵州医药,2021,45(04):611-612.

[3]石慧.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2):30-31.

[4]张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5):155-158.

[5]林丽云.理中汤加减联合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111-113.

[6]徐明.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3,9(01):182-185.

[7]陈仁平.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01):40-42.

[8]韩文冬,谢天峰.温脾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27-28.

[9]马智勇.温脾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9):88-89.

[10]饶娟,曾育琳,胡海燕等.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21,30(04):269-27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