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活动研究

盛静艳

陆家中心幼儿园

摘 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其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意识到科学教育应当生活化。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主题,倡导改变传统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认识生活、感知生活,对解决当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苏州市某幼儿园中班作为观察对象,对幼儿的科学活动进行观察与研究,分析其中班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缺少生活化的具体表现,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基于此理论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科学教育;中班幼儿

一、前  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倡导幼儿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陶行知说:“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换言之,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生活在变化,教育也应当随之变化,生活教育十分重要,因此应该将其作为终身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十分重要,因此“生活即教育”便成了他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教育就应该还原生活其本身,而生活教育也应当成为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中认为学校能学到的东西太少,便将其反了过来。陶行知反对传统教育,他认为不应该将小鸟束缚在笼子里,应该将它放飞,任它在天空中翱翔,其目的在于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即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和做的方法是相互有联系的,它们相辅相成。学的方法应该以教的方法为基础,而做的方法应当来源于学的方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历经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其基本思想与《纲要》所提出的幼儿课程生活化不谋而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启示意义。加强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兴盛的依据之一。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教育应从小抓起,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使他们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幼儿的科学教育极为重要。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为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思路

陶行知的理论产生于特定的年代,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许多学者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最早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学者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探究,创作了《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等书籍,向我们展示了清晰的生活教育体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体系进行分析,为后面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在文章《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展开,将幼儿的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一文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生活化应当从环境、内容、材料、教育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对生活和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反思,指出幼儿园应当以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正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促进了学者们对生活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思路。比如说,在我所实习的中班班级中,教师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让幼儿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蚂蚁。这一课题并非来源于书上,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

(二)促进幼教工作者再提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反对学校即社会的理论,他认为,社会即学校才是正确的说法。他觉得小鸟只有逃脱了笼子的束缚,才能飞向更高的天空,获得真正的自由,任意翱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目的不谋而合。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像小学、初中生一样一味的为了灌输知识,并不强调幼儿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而是要利用科学教育活动来提高幼儿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就应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将幼儿的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生活对于教育的巨大作用,在《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在《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策略

(一)更新课程目标,让科学教育目标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幼儿的生活,他强调教育的“生活性”。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对幼儿具有重大意义,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即教育的目标便是为当下的生活。教师作为教育者,就应当引导幼儿不断前进,更好的生活。

在进行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中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应该最先考虑到所定目标是否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相较于小学课程化的上课方式,中班幼儿的教学方式更应该以生活为主,强调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来进行教学,进而幼儿可以更好的去了解生活、享受生活。并且幼儿在以生活为主的课题下,不仅产生兴趣更容易去接受所教内容,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强迫幼儿去吸收一些这个年纪很难去接受的知识,其实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反的,如果教师在进行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时,将预期的课程目标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设置成符合幼儿年龄班、并且是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做到顺其自然,那么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幼儿是主体的地位。因而,基于陶的理论,教师应该更新课程目标,让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中班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好的促进他们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

(二)关注全体幼儿,让科学教育成为大众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中所有具有生命力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对象,没有信仰之差、没有种族区别、没有贫富差距、不论性别、不限年龄,幼儿园里的所有幼儿都应该是教育的对象。他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教育应该服务于大众,而大众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而科学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幼儿。 教育“生活”的把握不能一味地用模式来“剪裁”,把丰富多彩的生命表现降格为“镜像”,教师不能也不应该通过工具的“过滤”,削弱“生活事件”的深刻性。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个性、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都是存在差异的。在我看来。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幼儿的,每个幼儿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师应该公平看待每一个幼儿。首先,我认为中班科学活动就是应该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每个幼儿都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就不能因为幼儿的接受能力的偏差而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其次,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时,应当做到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进行教学,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后,科学教育不能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影响其重视程度。虽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不同的水平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科学教育,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来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所以,基于陶的理论,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当关注到全体幼儿,让科学教育真正的成为大众教育。

结  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中国近现代教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更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理论启示学前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主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过去是为了能够改革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旧教育而随之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这个教育理论对当时的人们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到现在,他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生活来进行教学,不用完全根据周计划来进行教学,一旦幼儿在平时散步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看到了具有生命的西瓜虫、海棠花,我们都可以进行随机教育,给他们进行科普。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这便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自我科普,这样才不会被幼儿的问题难住,发生想要进行随机教育却无从下手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戴伯涛.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于冬冬.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闫慧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许琼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陈群波.“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