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初探——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初探——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谢佳凝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     辽宁省    沈阳市     邮编:1100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采用结构化的方式编排,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进行大单元教学,契合语文学科育人的宗旨,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大单元任务群理念下诗文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 整合 任务驱动 作业设计

1.前言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通过在单元语篇中提取并迁移大概念,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综合体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笔者从结果出发,“以终为始”,进行逆向设计。根据最终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和目标一一对应,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再用学习活动达成学习任务,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驱动性任务将教材内容统整为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大单元,让单元教学更具系统性、关联性和递进性。

2.大单元视域的诗文单元整组教材解读及目标确定

为了深入探索新课标理念下课程的实施与落地,积极践行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教师精准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笔者首先深研教材。从四个维度进行教材的深度分析,完成四个突破:(1)自下而上,把握教材的上位概念;(2)由表及里,把握教材在蕴含的深层意义;(3)由点到面,沟通知识与知识的联系;(4)由内而外,沟通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四下第三单元诗歌主题教学时,笔者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进行了知识矩阵的建构。

2.1梳理教材结构,明确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现代诗。现代诗所负载的审美经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品位;现代诗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基于现代诗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现代诗进行了如下的编排:

册序

诗题

备注

一上

《明天要远足》

儿童诗

一下

《一个接一个》

科普儿童诗

二上

《植物妈妈有办法》

儿童诗

二下

《彩色的梦》

儿童诗

二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科普儿童诗

二下

《祖先的摇篮》

儿童诗

三上

《听听,秋的声音》

儿童诗

三下

《池子与河流》

寓言儿童诗

三下

《童年的水墨画》

儿童诗

四上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现代诗

四上

《延安,我把你追寻》

现代诗

四下

现代诗主题单元

现代诗

六上

《有的人》

现代诗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明确提出“现代诗”概念,是在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引导学生认识现代诗这种文体样式。四下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学习活动单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集中的现代诗学习活动,从不同维度初步了解现代诗这一文体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现代诗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体会具体诗歌表达的感情,同时对现代诗阅读和尝试写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指向阅读的。有关现代诗,一、二、三年级的教材中更多侧重的是字词的积累,三年级下册,回归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它们的新鲜度。四年级上册,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本单元的现代诗歌,则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利用想象能力感受诗歌的自然之美,还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独特情感,因此,从学段目标的发展线索追溯,本单元的整体设计必须更加注重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审美的培养。

语文要素二、三是指向综合性学习的。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查找、运用资料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而“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的综合性活动,已经初步呈现出学习任务群的特征。

2.2 对应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

结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课程内容,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涉及三个学习任务群,笔者把视角重点聚焦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品位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本单元在落实文学创意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时,让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分步推进。确定学习任务群后,结合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提出的要求,笔者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的情感。

2.3重组整合教材,确定单元目标。

笔者从大单元整体意识出发进行教材的解读和重组,围绕本单元所承担的三大任务,引领单元学习的核心目标定位为:赏读、巧写、悦诵能够表达真挚情感。结合单元读写目标、主题内容以及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设定了以

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走进诗人们的朋友圈 为情境的核心任务:合编小诗集和举办现代诗朗诵会。据此,也确立了进阶式的单元学习KUD目标,让目标更加可视、可测。但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识字和写字这一常规性目标需要继续落实。同时又把单元整体KUD目标分解成如图所示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让评价牵动整个学习过程,让备教学评的完整链条真正得以实现。

3.单元任务群的确定与实施

3.1联结单元目标,创设任务情境。

为了让学生自然并有兴趣地进入诗歌单元,笔者把情境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并感兴趣的微信朋友圈,设定“走进诗人的朋友圈”这一系列情境。由此,诗歌作品就成为学生和诗人之间连接的纽带,学生在与诗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中,就真的成为诗人生活中的三五好友,这样的学习活动更具有情境性、真实性、趣味性、系列性的特点。

3.2把握单元特质,开发多种课型。

笔者试图改变单元教学的线性结构,在保证原来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综合性学习要求及学生学习规律进行单元结构化重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将原来的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次综合性学习及语文园地进行整体设计及课型优化,把单元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分解和补充,将综合性学习目标分解到各个课时之中,分步推进。

先是打开“朋友圈”,通过两节单元导读课,整体学习整个单元的生字词,通读所有课文,初识了诗歌之奇;再刷刷“朋友圈”,通过两篇精读引领课、一篇迁移运用课,赏读了诗歌之妙;当有了学法的积累和运用后,通过发发“朋友圈”,在一篇略读提升课中,写出了诗歌之美;并增设了一课时的交流分享课,全员参与,晒晒“朋友圈”,交流诗歌收获;最后通过两节综合展示课,点赞“朋友圈”,落实“合编小诗集”“诗歌朗诵会”等综合性活动,展示了诗歌魅力。

4.结语

总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以单元来统领教学过程,才能从零碎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才得以在丰富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徐华军.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单元整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