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山如何做好“文物+旅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浅析京山如何做好“文物+旅游”

 张涛 ,包敏 ,李晓玥

京山市苏家垄文物管理所   湖北省京山市  431800

摘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这一大背景下,文物与旅游的相融也正式开始。为让文物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京山做好“文物+旅游”文章,在推进文物的保护传承利用、文旅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开发、融合

经过多轮机构改革,原京山县文物局与文体新广、旅游合为京山市文化和旅游局,2018年文物与旅游也正式相遇。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物与旅游的相融也正式开始。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这一大背景下,为让文物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京山做好“文物+旅游”文章意义重大。人们既可以追寻“诗和远方”,又可以“透过文物看历史”,更可以让文物得以很好地保护传承。

一、京山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物资源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资源是文化旅游的基础。京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5000多年前屈家岭文明,印证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苏家垄遗址,见证了3000年前古曾国“工业文明”的辉煌,出土的曾侯壶列入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2000年前爆发的绿林起义,开启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序幕,史称“光武创基、兆于绿林”。革命先辈李先念、陈少敏、陶铸等在这里创建鄂豫抗日根据地;毛泽东主席双儿女亲家张文秋,文学巨匠聂绀弩从这里走出。京山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物资源,现有馆藏文物 24266/套,其中,一级文物15/套,二级文物55/套,三级文物432/套。不可移动文物总数为667处;古墓葬380处;古建筑46处;石窟寺及石刻1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荆门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京山市文物保护单位55处。这些丰富而珍贵的文物资源,也是京山重要的旅游资源。

二、京山做好“文物+旅游”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是缺乏专业人才。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经费不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受到限制。三是旅游过度拥挤。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旅游过度拥挤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也会对文物保护造成一定的压力。四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是一个难题。有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开发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五是公众意识不足。一些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这也会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造成一定的挑战。

总之,京山做好“文物+旅游”文章意义重大。但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有物可看、有故事可听、有旅游景点可去。

三、京山如何做好“文物+旅游”文章

京山面对这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让文物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如何做好“文物+旅游”文章,处理好所面临的的困难与挑战,走好京山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是认真解读紧跟政策方向。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从顶层设计上为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通知》明确了“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京山可对《通知》内容予以充分解读,并结合自身实际,梳理整合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串点成线、串线成面,科学涉及符合京山本土特色的文物主题专线。

二是多措并举做好文物保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面加强文物基础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重大项目实施考古先行”的原则。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确保全市国保、省保单位得到及时有效地修缮与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保存和展示,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文物监测体系,对文物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文物损坏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公众的文保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对破坏文物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夯实文物保护工作法制保障。

创新方式抓好传承发展在文物+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将文物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景点和活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文物资源优势,结合红色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将博物馆打造成京山城市客厅、对外宣传窗口、红色教育基地。积极适应文旅融合新需求,培育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目的地的体验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结合京绿线沿线旅游资源,叫响以国保单位小焕岭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荆楚革命文物精品展示工程”。

四是推动遗址公园创建A级景区。立足京山实际,坚持目标导向,把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以考古体验、文博展示、民宿休闲为主导,农旅融合、文旅互动,具有京山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效率推进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切实处理好保护和利用关系,坚持考古先行和环境整治工作,并按照“一核两极五廊”布局,连线成片、全域发展,将其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不断推动京山文旅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荷.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07)

2.拾峰.活化文物资源 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J].群众,2023(04)

3.魏强.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要相辅相成[J].炎黄地理,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