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叠加“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新课标叠加“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刘伟雄

平远县坝头中学  514635 

摘要:新的课标于2022年开始实施并全面推行。再结合“双减”政策工作经验,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展望,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师要主动地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深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新课标下的“双减”背景出发,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新课标叠加“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方法的意义

1.1丰富数学教学模式

“双减”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剖析,避免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集中精力、展现知识视野、激发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知识,不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部分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这给初中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经过这次改革,老师们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1.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多缺陷,很多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约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双减”的情况下,老师们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中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数学老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传统教学理念等方面,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缺少了创造性思维。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对概念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但是,在数学学科中,知识点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由于知识点中的要素较多,构成要素较多,使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难点知识的学习中,由于没有老师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学科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作业海”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但是,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解题设计时未能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准确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又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学生还缺少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还被传统的学习思维模式所局限,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新课标叠加“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课堂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3.1科学制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目标

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按照新课标以及“双减”的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设置新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学生某种程度上的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数学思维进行拓展,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让他们可以解决某些问题和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对称轴”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数学思维。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比如,三角体的轴对称从“金字塔”的角度进行研究;圆可以用网球,篮球等来表现。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三维及平面图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认识。在学生对轴对称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向他们提问。比方说,一个方块有几条对称轴线?圆圈的对称轴线有几根?在此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明确问题的解法。它既是一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能使学生扩大眼界、培养立体思维方式、培养空间感的有效途径。

3.2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初中数学老师向学生们布置了有关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之后,初中生们主要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来对初中数学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深入的解决。在解决问题时,若同学们的底子不够好,要由同学们给予适当的协助;若同学间遇有疑难题目,则应于课后将有关题目之重点记下,并就所遇题目及所学之要点与同学进行沟通。针对每一组学生所遇到的普遍或困难的问题,要想使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对其进行引导与协助。

比如,初中数学老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必须先将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列出来:①表示“勾股定理”的内容;②用什么方式来证明勾股市定理,然后从其中选出两个你感兴趣的方式;③以毕达哥拉斯数列为例,探讨它的性质;④举例说明毕达哥拉斯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鼓励初中生把问题和数学课本联系在一起,做好准备工作,并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写下来。

3.3优化师生课堂互动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互式的交流。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均衡。所以,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回答。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表达不够精确,或者是推理不合理,那么学生就会对此产生疑问。无论其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又能起到表率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创造力。

4结语

因此,在新课标以及“双减”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老师们就应该主动地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及“双减”的要求去做,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另外,要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做法,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方式进行改革,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汉新.助力“双减”政策,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3(15):100-102.

[2]贺宝伟.“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新举措[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5):43-45.

[3]赵子妍.“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3(0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