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那日苏

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  内蒙古乌海  016030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心脏骤停的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特地做了此次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到2022年在我院治疗的30例患者,专门选择了15例成功的患者作为成功组,15例治疗不成功的作为失败组。把成功组和失败组做出分析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能够成功治疗的原因。在根据数值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组的患者在自主呼吸的数值比较上失败组的数值上更短一点,当P小于0.05时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能够自己呼吸的病人恢复的时间就要短一点,更能够有利于这些患者的存活。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因素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急情况,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在心脏骤停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急诊心肺复苏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然而,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复苏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有必要深入分析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因素[1]。具体的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研究选取了我院的30名患者选了,15名成功的案例患者作为成功组,15例失败因为一些原因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失败组。他们的年龄在39-72之间。纳入的标准:所研究的患者必须为发生过心脏骤停的人;而且还要是心脏在急诊科做过心脏复苏的人;且同意该研究的患者。排除的标准:没有进行过心脏复苏的病人;如果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不能在这项研究计划中;如果没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也不能在这项研究中。

1.2复苏的方法

心肺复苏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胸外按压可以通过压迫胸骨来推动心脏,维持血液流动;人工呼吸则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氧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电除颤器,可用于检测心脏节律异常(如心室颤动或室速),并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AED通常配备有语音指导,可帮助操作者正确使用。

在心脏复苏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在复苏过程中,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足,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对于某些心脏骤停患者,可能需要植入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及时的心脏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因此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复苏措施

1.3评估的标准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醒、昏迷或无意识。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话或刺激来进行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规律性。可以通过观察胸部起伏、听诊呼吸声或触摸患者的鼻孔来进行评估。脉搏情况,包括脉搏强度、频率和规律性。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来判断;进行心电图监测,评估患者的心律和心电图特征。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骤停类型(如心室颤动、无脉搏电活动等)的信息;通过脉搏氧饱和度仪或动脉血气分析仪评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氧;评估患者的血压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通过血压计进行测量;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和对刺激的反应。异常的瞳孔反应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1.4统计方法

用SPSS22.0对这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30例患者的情况。涉及计量数据资料的用x±s来对我们的数据做一个准确的描述,同时用t检验;数据中的技术资料要用n(%)表示,用X2检验。当我们的P的数据值小于0.05的时候,就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30例研究的患者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而且当P小于0.05时具有统计意义。见表1。

表1各种因素对于患者的影响

因素

失败组(15)

成功组(15)

统计值

P

自主呼吸的恢复时(min)

23.7±5.2

10.2±3.6

t=11.56

0.00

肺源性疾病n

2

1

x2=0.45

0.59

创伤性疾病n

3

1

X2=6.00

0.01

脑源性疾病n

2

1

x2=5.23

0.02

呼吸机辅助呼吸n

4

3

x2=1.35

0.25

胸外按压n

1

2

x2=0.34

0.36

电除颤n

1

2

x2=0.38

0.34

心源性疾病n

2

4

x2=1.00

0.32

其他疾病n

1

1

x2=1.23

0.27

3讨论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突然停止跳动的一种急性状况,由于心脏骤停导致全身组织和器官无法正常得到氧气和营养供应,病情严重并常常危及生命[2]

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措施,旨在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两个主要步骤,可以由任何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3]。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程序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外部按压胸部来推动心脏血液循环。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对30例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影响分析,成功组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明显比失败组短。这表明在心脏骤停患者中,自主呼吸功能的迅速恢复与成功的心肺复苏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得出结论,P值小于0.05,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中,由创伤性疾病或脑源性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的失败率较低。与失败组相比,成功组中由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的比例较低。这表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原因可能会影响成功的复苏率

[4]。同样地,组间对比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心脏骤停与脑损伤存在相关性。在研究中发现,在心脏骤停后经过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导致的损伤和恢复中的脑损伤都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5]

参考文献

[1]韩剑,王秋锋.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健康研究,2022,42(01):82-85.

[2]黄政.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04):847-848.

[3]贾耀红.心脏骤停病人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0):2423-2425.

[4]廖正寿,唐云,唐诚江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3):279-280.

[5]张治坤,胡春梅.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09):105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