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分析

张天明

身份证号:21062419851228003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建设森林不但能提高生态品质,还能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然而要想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还要增强林木栽培质量,这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生态效益。对此,本文围绕林业栽培技术展开剖析,通过提高林业培育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旨在能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

引言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发展林业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大力发展林业项目既能够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又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打造更加完善、更加多样的生态体系。林业建设任务推进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把握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掌握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第二,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简单分析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现状,以及林业栽培技术的类型,着重探讨技术的实施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策略。

1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逐渐认识到开展林业栽培工作的重要性,对此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但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林业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树种时存在盲目性。树种的选择是林业栽培的基础环节,会直接影响最后所呈现出的苗木生长效果。若林业人员在选种环节存在问题,致使苗木本身不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或抵御能力,那么必然会降低其整体的成活率,甚至会造成无法补救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损失。第二,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并未构建科学的管理计划。“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是林业人员需要关注的一大工作准则。若苗木栽培管理方案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情况,从而使整体的存活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乱砍滥伐问题仍旧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苗木的生长环境,降低其生长质量。第三,病虫害威胁较为严重。在当前的苗木管理工作中,林业人员惯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治。该手段的效率相对较高,效果也较为明显,但长期使用会对苗木本身造成侵害,也会致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整体效率会越来越低。

2林业栽培技术要点

2.1选择合适的培育品种

在育苗选种环节,林业人员需要着重关注当地的种植条件与环境条件。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区域中所呈现出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林业人员绝不能盲目引进苗木品种,防止影响种植效果,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浪费。为了有效提高这一阶段工作的科学性,林业人员需对种植现场展开全面调查,对考虑范围内的品种苗木进行分析或者抽样试验,确保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能够形成协调关系。完成苗木品种的选择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育苗工作。正式栽培之前,需要检查苗木本身的健康情况,确保其没有病害或虫害,以此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苗木的生长能力及生长效果。育苗期间,需要对种植间距加以有效调节,调节时要具体参考品种的气温条件。顺利完成苗木栽培工作后,需要做好施肥管理和灌溉管理工作,保障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水肥需要。必要时,还需定期进行排水、除草与松土工作,进一步提高林木生长环境的质量。

2.2林木栽植工作

林木栽植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科学选择栽植时间,通常情况下是在阴天或者雨后栽植林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如果采用的是容器苗栽培,栽植作业前工作人员需将林木根系上裹着的塑料袋撕破,合理管控栽植深度。与常规栽植深度相比,容器苗栽植深度要在常规基础上增加10厘米。如若栽植选用的是裸根苗,栽植前工作人员要科学开展林木运输工作。运输时要注意合理保护林木的根系,再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做好根系遮挡,以防阳光直射苗木根系。同时工作人员还可将水适量喷洒在林木的根系,确保根系湿润可提高林木栽植的成活率。在林木运到栽种现场后工作人员应全部栽植,不可保留隔夜苗,在栽植过程中还要做好提苗准备,防止窝根问题出现,还要为根系浇充足的水,在水全部渗入种植穴后可覆盖土壤并压实,这样能防止土中水分蒸发。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对策

3.1做好幼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林业病虫害暴发并非一瞬间,而是有一个过程,所以在育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防止病虫害肆意暴发。幼苗阶段的林木抵抗力极低,不但容易感染病虫害,一旦感染在短时间内还能造成大面积传播,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在此背景下,工作人员应从幼树合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先做好种植区域的整体操作并科学翻垦土壤,冬季翻垦土壤能将地面下的害虫翻至地面将其冻死,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病虫害问题。此外,还要全面清除种植场地的垃圾、杂草,以此为林木苗木提供一个健康、干净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施肥、除草工作,保证林木的营养充足,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也能随之提高。

3.2采用合适防治手段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导致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病虫害的类型多种多样。所以,林业人员采取的防治管理手段不能过于单一,而是需要针对病虫害的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举措,以提高整体的防治管理成效。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来看,较为常见且应用效率较高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1.物理防治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一种举措,应用了一些物理学原理。例如,很多害虫都有一定的趋光特性,在对其进行防治时,林业人员可在林间安装诱光灯,集中捕捉害虫对其清除,提高防治效率。又如,很多林业管理人员在种植林木时为了提高整个林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采取交换林种植。这种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称为物理防治。通过建立混交林的方式,达到有效的物理隔离,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除此之外,较为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还有在苗木本身捆扎麻绳、涂刷白漆等,以提高苗木的抵御能力,有效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所形成的效率相对较为明显,集中表现为在林区内喷洒化学药剂。但在利用化学防治手段时,林业人员应注意以下几大要点:一是一定要合理调配化学药剂的浓度,防止药剂浓度过高,影响苗木本身的生长状态;二是构建合理的化学防治计划,并适当地将其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手段,可能会致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弱化化学防治手段的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发展林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关注及研究力度,是林业工作者必须做的工作。同时,其需要根据当下林业发展情况,对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方式方法加以有效优化。此外,还应掌握常见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如直接培苗技术、集中育苗技术等,以建立更加完备的栽培技术体系与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林业的健康程度,使之能够朝着绿色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如刚,费娟娟.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22,39(17).

[2]王春雷.简析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22,37(12).

[3]高源,王正,张珂.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