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物理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职中物理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与评价

耿琼

610581198706011023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中物理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与评价。差异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性评价则是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全面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从差异性教学与评价的理论基础、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差异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差异性评价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职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差异性教学与评价是必要的。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发展现状;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差异性教学和评价在职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物理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各异。因此,采用差异性教学和评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1差异性教学概念及发展现状

1.1对于差异性教学概念的理解

所谓差异化教学具体是指:在班级教学制度的前提下,教师参照结合学生不同的基础学习条件,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整体划分为二至三个学习层次。在课堂上,然后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还为教师予以顺利的课堂或课后教学活动。实施予以了持续的动能,从而推动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和进一步提升。

1.2发展现状

现阶段,差异性教学已经有效的落实到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而且得到良好的推广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尽管差异性教学存在一些缺陷,部分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差异性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方面仍未明确,这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物理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有强有弱的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并将差异性教学有效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作者将从以下几点研究物理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2.1在了解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历多种多样,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材料和专门的辅导时间,以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学生在接受信息和处理知识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方式和偏好。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讲授课来获取知识,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例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熟悉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

最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包括学习速度和学习深度,还包括学习坚持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练习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个别发展;而对于一些学习坚持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取分段式的学习安排,注重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和巩固复习。

2.2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打造出差异性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协调合作,基于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依然沿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来进行施教。拿课堂提问为例,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多是侧重于问题的设计,却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针对性,在这样的模式下,物理教师多是为对一些A类学生提问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没有重视该类问题对其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对一些C类学生提问一些较高难度系数的问题,极易导致该类学生因回答不上问题而失去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差异性教学的重要优势,没有落实到差异教学的原则来进行因材施教,最终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很难为学生打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差异性物理课堂。基于此,物理教师需要深刻予以反思,并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详细设计出对于A、B、C三类学生对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且结合课堂实践来予以调整,最终来优化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课堂教学牛顿的“万有引力”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A、B、C三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不同,将其划分三个学习小组。为A类学习布置难度系数较强的教学任务,如利用万有引力的定律来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以及推算第一宇宙速度并提出第二宇宙速度的提示;为B类学生设置一些难度系数一般的教学任务,比如让其掌握行星、恒星等概念,探究宇宙的天体层次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并多做一些简单的推导性题目;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C类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结合教材,去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得出的思路,让其熟悉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通过教师层层落实差异教学机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既能够帮助A、B类学生拓展知识内容,完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帮助C类学生扎实基础,更好地迎合因材施教的要求。

2.3注重差异,巧妙评价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融入于平时普普通通的课堂。例如,针对于A等级学生,教师需要为其讲解更多的物理方法,以此来更好的优化其物理能力。对于B等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评价过程中适当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以此来促进其能够不断进步。而针对于C等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指导过程中不啬鼓励,以此来激发其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并使其能够树立对物理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差异性教学与评价在职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有效实施差异性教学与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教学资源。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完善差异化教育政策和措施,为差异性教学和评价提供有利条件。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差异性教学与评价将为职中物理教学带来更多的成果和改变。

参考文献

[1]赵开泽.物理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73.

[2]黄鹏.物理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教学[J].亚太教育,2015(34):44.

[3]宗艳琴.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