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 加强读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注重积累 加强读写

肖文伟

武汉市蔡甸区柏林中学

摘要: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优秀传统,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要在听说读写各环节注重积累,加强读写。

关键词:积累  语文积累 听 说 读 写

积厚流光!尤其在中国这个地域广漠人口众多的国度,储备俨然已成其为一种美德,一种智慧!老祖宗买田置地,老百姓存钱购房,搞经营的设法扩大规模,当官的积累人脉,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非常重视积累。

孟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浇灌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重视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优秀传统,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积累,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是平时一点一滴地吸纳、沉淀、贮存才形成的。它包括:1.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2.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3.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4.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丰富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生活经验方面,“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思维和情感方面,“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可以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改造来实现。

语文积累既是有形的,学生可以用积累本日记本作业本作文本等呈现出来,积累更是隐形的,课堂上有,练习中有,课下更多。学习语文,要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强化积累。

听。我们通过听闻可以获得很多资信。听神话让孩童兴趣盎然,听童话让孩子想象力丰富,听讲座论坛让我们思想升华,听音乐让人身心愉悦,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更让学生受益多多。因此老师要多做准备,说的内容要丰富,说的语言要精炼,用好教学语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听,听取主要的信息,提炼有价值的内容。

说。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构思,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语言能力得以锻炼和展示,而概括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当然老师要适时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给学生做好示范表率。

读。读万卷书,是课堂上做不到的,生活即课堂。读书应成为人生的一种常态。九年义务教育学段明确了读书和诗文背诵任务,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读书诉求。儿童文学、古代诗词、散文小说、励志哲学、历史文化、理论专著……对于经典文化我们不仅要读,更应该背下来。要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利用公共图书场,或创建读书角,用好朝读自习等时段,尽可能地多读背一些好的诗词文章。

当前语文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很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文积累的目的应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果再深入一步,把古诗文积累放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这个大背景下考察,古诗文积累的最终目的就应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智慧的结晶都堪称艺术经典。古诗文的积累不是外显的实用,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积累古诗文同阅读经典一样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古诗文的积累就好比带学生到泰山看日出,到海边去看海,让学生扩大胸襟,开阔眼界,去体验一种新的精神,一种新的境界。比如读了郑板桥的《竹石》,不仅体会到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更领悟到了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从而坚定了自己的生活信念,要做一个像竹子那样认定目标能经受住任何生活磨练的人。这不仅是古诗文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民族精神的延续。

通过朗读、感悟,我们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

写。积累要落实在写上。写字词,强化记忆理解,写格言警句,优美段落,学习语言技法,写心得体会,仿句,写真情实感,表现内心世界,提高思想认识……当然写的意义不止如此,它还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美观,强化记忆,句子更通畅,感情更丰富,思维更深入。

语文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阔的学科,可以说生活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因此唯有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才是语文学习应有的境界。

抄录对自己真正有用的。 书籍资料多如牛毛,浩如烟海,要多加挑选比较,确定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才抄录。

积累不能单纯为应付老师检查而“滥积累”,不能因为环境不允许而“懒积累”,不能拖拖拉拉“乱积累”。坚持每天或每周都有积累,积少成多,不疾不徐。也就是语文积累要讲究节奏,坚持原则,方能久长。

积累要萃取各家之长、各科知识。语文学习不能只摘录文学类的,还应该积累其他各个学科,尤其是新思想、新词汇,都应该加以吸纳。南宋陆游的儿子要父亲教他写诗,陆游对他说“工夫在诗外”。同样,要学好语文也不能只在语文一科上下功夫。博学多识,五谷杂粮通吃,才能树大根深,枝叶繁茂。

教师作为积累的组织者和倡导者,自己要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展示师生积累的样本。显性的积累必须检查评讲,并由易到难有梯度,从摘抄词句段开始,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写几句简单的话,利用修辞仿写句段,写故事梗概,写心得评语,写所见所悟,老师的批语可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读写。隐性的积累老师也要检查。可以要求学生说,比如课前五分钟,可以让较善于积累的学生说故事要点,说作文素材,说积累的优美句段的价值所在;也可以抽查学生,让学生说读书内容、兴趣爱好、经历方法、心得困惑等等,老师耐心地听,检查学生积累是否真的落实是否有效。对于积累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多做指导,推荐书目,明确要求,督促检查。

  学语文要经历一个长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学识和见解,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采得百花蜜,酿成自家醅。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积累之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督促,让学生不断厚积,语文素养的薄发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