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对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全面护理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对心功能的影响

赵丽丽 ,潘长秀 ,高媛媛(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三医院 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在对照组使用的方案基础上应用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满意度【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 影响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心血管疾病,相较于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疼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均大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有研究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心脏恶性事件发生[2]。因此,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疾病的同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研究选取130例患者,研究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与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依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02±0.97)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5:30,平均病程为(3.64±0.48)个月。研究组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16±0.61)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3:32,平均病程为(3.79±0.59)个月。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4h 心电监护。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评估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程度,通过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用药护理: 详尽讲解服药用量、时间及方法,阐明药物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严格遵从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严格把控静脉输液速度,避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摄入热量高及营养高食物,注意低脂、低钠、低糖及低胆固醇,禁食浓茶、咖啡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素质、耐受度、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早期有氧训练计划。术后8h通过抬高床头、四肢关节被动运动等改善患者呼吸、心脏等功能;术后12h鼓励或协助患者坐于床边,独自完成进餐等简单动作;术后24h指导患者尝试独立大小便。以上各阶段训练15 min·d-1。术后2d对运动功能受限较严重患者,进行床边站立、搀扶步行、缓慢步行等轻度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在5min~10min,5次·d-1。待患者恢复一定运动功能或对受限并不严重的患者,进行200米以上步行、健身操、上下楼梯等训练,训练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随着患者进一步恢复,应逐步增加脚踏车训练、长距离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项目。所有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勿过量训练,增加患者机体负担。锻炼活动期间须有家人或护理人员陪同。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技术检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院三个月后门诊随访两组治疗前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1中,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表(x±s)

项目

LVEDV(ml)

LVESV(ml)

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40)

57.87±2.52

54.71±22.56

33.65±1.52

29.54±1.72

41.21±1.21

46.62±5.12

对照组(n=40)

57.32±2.15

56.82±22.32

34.05±1.62

32.54±14.71

41.19±1.33

43.44±4.65

t

0.469

2.214

0.099

2.201

0.345

2.908

P

0.641

0.030

0.921

0.031

0.731

0.005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绞痛类型,相较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疼痛程度加剧,发病时间延长,轻微运动或者侧卧休息就会导致病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大大增加,约超过30%的患者在发作3个月内会发生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3]。因此,尽早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十分重要。传统护理模式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逐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全面护理是一种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科学地评价患者的健康问题,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患者健康为目标进行护理干预。

有研究显示,不同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 PCI术后患者的心肌供氧情况,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增加运动耐力。术后2d进行站立、步行等训练,结合患者病情调整训练量及训练方式,有助于患者体力的提升,从而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加速患者预后进程。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英丽.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3):341.

[2]孙玉梅.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07):169-171.

[3]孙萍,张宁,张林林,等.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