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生态优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生态优化探讨

张军涛,周秀英,张逸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内容摘要:笔者基于威海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现存问题,重点从出台多元参与共建机制、地方性法规标准制订、完善优化公共服务、搭建儿童参与平台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童友好型城市;精致城市;威海市;生态优化

1  背景简介

1996年6月5日,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大会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儿童友好型城市指的是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提议,旨在联合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通过立法、城市规划等方法,依照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提升和保障儿童权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矛盾日益凸显,儿童身心健康问题被正式提上了讨论圆桌,许多人口密集型城市都开始对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积极响应。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城市加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全球870多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如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北京、南京、长沙、武汉、石家庄和杭州等城市对此进行探索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威海市自2020年开始启动建设。

威海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瓶颈分析

威海市启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以来,在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增加中小学校学位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新馆建设、新建城市书房共享书柜建设小游园全民健身中心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成网络订餐监管平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方面成就斐然,儿童权益也相应得到较好保障。

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较,威海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因而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标准缺失,社会各方参与度较低。

二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度偏低。除学校、营利性游乐设施场地等设有专门为儿童活动设计的空间及设施外,一般的公共场所、居住区中心绿地等活动空间,大多为成人使用者服务,适宜儿童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活动空间及设施不足。

三是由于5G网络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城市公共医疗、文化服务、公共安全尚未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是缺少相应的平台,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城市发展程度较低。

以上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通病。

3 威海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路径探讨

3.1  建立多元参与的共建机制

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政府统筹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共建平台,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倡议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媒体、公众主动参与。可参照深圳模式,与学校、社会组织建立儿童社会公共参与支持联盟服务联盟,集聚社会各方资源服务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

3.2  推进相关地方法规、标准制定

儿童友好开放空间为例。在儿童友好型城市构成中,儿童友好开放空间属于硬件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上会对其他的一些软环境,产生尤其是人文环境很大影响。

国外经验表明,通过立法来保障儿童的空间权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是《儿童权利公约》公约的签署国,但现阶段只有建设部颁布的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对于儿童活动场地规模、类型以及具体的设计指导原则缺乏明确的规定。在现有的规范体系中,儿童活动场地不能核算为绿地的面积来提高住区的绿地率指标,并且还需占用绿地面积来修建,因而一般开发商缺乏建设儿童活动场地的动力。建议政府适当出台容积率奖励措施,鼓励开发商重视儿童活动场地建设,提升居住环境的儿童友好度。

3.3  提质增量优化公共服务

在此仅以医疗、卫生、安全为例进行探讨。

3.3.1  大力推进智慧医疗

建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基础网点建设智慧健康小屋提供健康检测与指导,加强社区慢病管理、心理健康、中医药服务等社区重点医疗健康需求,并重点增加儿科服务供给,破解儿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发布社区健康服务清单,将儿童健康服务项目纳入社区基本健康服务项目。智慧健康小屋逐步从居住社区延伸至学校楼宇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至居民家中,让健康服务网底更高效、更扎实。

3.3.2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建议有关部门依托威海民族复兴教育基地威海职业学院教学点、威海市科学技术馆、荣成市国有成山林场研学实践教学基地、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和荣成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等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对外引进“科技社区”等优势特色资源,定期举办此类活动,尤其是引进VR垃圾分类系统通过直观、趣味性十足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参与城市治理

3.3.3  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

建议在完善威海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威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及海洋食品全程供应链(威海职业学院)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应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智能疫情判断、异常监测、全链路溯源,提高产业智能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

(2)交通安全

国内城市中的“大马路”建设和杂乱的停车对儿童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该避免城市交通性道路在城市居住区内穿越,同时住区周边的道路采取严格的限速政策。新建居住区规划中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完善步行和骑行系统传统的人车混行居住区内应该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儿童的正常生活不被机动车所干扰,把机动车对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

3.4  搭建儿童参与城市发展平台

威海可参照深圳成立儿童议事会制度。儿童议事会由社区引导协助成立,招募评选儿童代表,制定议事会章程,确定议事会议题,定期开展儿童议事会活动,为儿童发声提供平台。社区充分听取儿童意见并给予采纳和回应,让儿童视角真正进入社区治理。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同时需要政府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府决策,搭建公众参与的平台,尤其是让儿童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了解儿童的想法对于创造儿童型友好城市的环境十分重要。儿童熟悉当地的环境,同时他们也最了解地方环境和发展的决策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社区带来的影响。在指定相关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对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兴趣,建成满足其需求的场所空间。

4  结语

城市儿童福祉在各国得到公众持续不断的关注和讨论,同时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是集合教育、卫生、建筑、规划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社会各方主动参与,凝心聚力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等.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Z].2021.

作者简介:张军涛(1970-),男,汉族,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周秀英(197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威海市古寨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张逸(1999-),女,汉族,山东威海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专业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