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陈少华

32091119940826571X

摘 要: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利益,如何才能更好的搞好管理工作是关键。各个有关单位应形成一个工程质量优先的共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密切配合,使建设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问题;措施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书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

一、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特点

施工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施工项目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形体庞大,以及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露天作业和生产周期长,其建设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生产管理方式特殊等技术经济特点,因此施工质量具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多;施工质量的波动大;施工质量具有隐蔽性、终检具有局限性等特点。

1、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建设工程的施工活动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材料、施工器械、地质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技术、检验技术、管理水平及投资成本等,这些因素都能对施工活动带来影响,进而对施工质量构成影响。

2、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与其它制造业相比,建设工程没有固定的生产线和生产环境,生产技术与检测技术也不固定,自然也就没有系统的生产设备,同时,建设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施工质量也因此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3、终检工作比较局限

工程项目建设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来检查其内在质量,或对不合格品进行更换。如若在项目完工后再来检查,只能局限于对其表面的检验,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这正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终检工作的局限之处。

二、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设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虽然也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但在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员问题和材料问题。其中人员问题包括:项目经理学历不高,粗放式管理,缺少系统培训;指派与工程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任项目经理,但工程管理经验不足;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材料问题包括:没有按照设计.业主或监理的要求进货,不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材料进场没有进行检验或匆忙检验,导致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材料保管和使用不当,材料用量发生变更,导致材料用量和配合比例不对;材料错用,材料混合堆放,导致工程实体强度和刚度的改变。

2、现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场施工阶段是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在该阶段会出现人员问题.机械问题和方法问题。人员因素:文化程度偏低,实际文化程度与学历不相称;技术等级较低,技术业务尖子少,高级技工短缺,难完成高.精.尖技术含量的过程,同时对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的使用参在一定的困难机械因素;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机械选用不够,机械性能不好,由于缺少技术创新支持,新型机械的应用力度不够。

三、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施工主体的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详细文件,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层层把关。现场监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现场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增强人员培训力度

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工程质量的水平高低。首先,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观念是首要任务;其次,要搞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加强落实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持证上岗不仅有利于建设企业的管理,督促技术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必备手段。

3、严格施工材料检验管理

材料采购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采购材料要广开门路,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施工材料的选购,必须是经过考查后合格的、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经检测部门合格后的材料方能使用,从而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最后,施工现场材料人员要同工地负责人、甲方等有关人员对现场设备及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

4、加强建设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

(1)重点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认真“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并建立“三级教育”登记卡,特别是加强对电工、架子工、焊工、机械操作工等特种业人员的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线作业人员担负着安全生产的首要职责,他们迫切需要对安全操作技能有个安全的掌握;(2)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通过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告诉工人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这也就可让工人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安全知识,并起到反复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和学习的作用,效果非常好。(3)采取有效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和学习活动。如出宣传栏、组织收看录像等。(4)严格按制度执行违纪、违章处罚,并及时公布情况。处罚可以对工人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5、落实监理制度,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中,既要进行质量、工期、安全的控制,又要进行成本的控制,因此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成本控制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减少非生产性成本等手段,提高成本效益。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对编制施工方案和工期的控制较为详细和认真,而对质量、安全控制一般只有一些文字性叙述,没有象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一样编制质量、安全控制计划,其可行性和实施性较差,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出质量、安全控制进度和措施方案计划,使质量、安全、工期控制有机地结合,并在施工过程中程序化和具体化,提高可操作性,真正有步骤地实施和按期落实各项质量、安全管理计划措施,通过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监理控制,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结束语

总之,一个工程的质量就是一个企业最有力的代言,要想取得施工中的高效、安全、优质的成果,必须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一个繁重的任务,管理者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质量的标准规范,不放过工程中的任何一个隐患,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测,最终达到工程建设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沫宁.浅谈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1.

[2]张春林,李亚庆.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朱刚,姜士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