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探析

赵海峰

内蒙古昌伟达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026200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日渐提升,测绘工程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测绘工程项目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存在,对测绘工程质量以及效率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测绘工程质量,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测绘质量      

1、测绘工程质量管控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测绘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测量工程中使得测量质量不断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测量模式依据现行的工程施工方法,有创新性较差的缺点。建设方和投资方发生矛盾之后,相关的监督部门没有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使得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缺少全面系统的监理,在作业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信息化鉴定,对地形状况以及建设单位的使用用地的情况无法进行科学地评价。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我国建设工程发展在行进过程中出现了缺陷。在开展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按照测绘项目相关规定,应该进行各项测量工作,但是实际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管理内容重大缺失。在进行项目的检查过程中,测绘项目检查工作没有发挥出实效性,影响了整个测绘项目工程的进度,同时质量得不到提升。再加上随着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扩大,工程量在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质量降低的情况,测绘工程中科学控制测绘质量势在必行。清醒地认识到测绘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围绕当前测绘工程项目中存在作业进度调配效率不高、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以及测绘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有必要制定和落实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措施,通过构建科学的工程测绘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测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采用先进的测绘技术等策略,将测绘工程质量最终提升到国际水平[1]。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要素

        2.1测绘人员质量管理

        在测绘工程当中,测绘人员是测绘工程的主体,属于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位置,为了更好的保证测绘工程项目质量,必须要充分重视测绘人员质量管理工作。依照岗位要求,对人员合理分配,明确任务与分工。由于岗位特点与职责不同,分为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彼此之间相互兼任。然而对于检查员、校核员以及审查员等不能由同一人兼任。而且测绘单位在工作实际应当构建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对各个部门以及岗位职责和相互关系等充分明确,并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与办法,提供工作效率与质量,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人员以及组织机构,来确保项目实施来确保项目实施。为了确保测绘工程项目顺利开展,提高测绘质量管理水平,应当在施工作业工作开展之前对作业指导书完整编制,对工作人员测量活动以及相关的作业步骤与方法进行细化与规范,详细分析技术难点以及关键的作业工序,并将处理措施充分明确,确保测绘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同时将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其中,对于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强化,重视多种急效管理方式的尝试与应用,科学的管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效率与质量[2]。

        2.2设备管理

 测绘工程的实施,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测绘硬件设施,而且由于测绘工程工作经常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工作,外部因素较多,设备无疑会遭受到多种因素的不利干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工作情况采取一定的管理防范措施,对一些外呼因素可能造成的情况进行预先分析,并且采取一定措施及时避免,对于测绘工作稳定进行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测绘的具体实施上,需要按照测绘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为测绘工程搭配以科学合理的测绘仪器,避免测绘资源的过度浪费,减少测绘成本。而且还要注重测绘资源不足的情况,做好测绘设备资源在项目工程中的合理分配。最后测绘设备管理还需要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对测绘硬件设施的引进重视起来,通过适当硬件引进可以帮助测量人员减轻工作压力,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来保证测量质量,最终实现测绘水平的整体提高[3]。
3、做好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对策措施
        3.1建立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并将检查记录充分做好,完成项目之后,通过公司质检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于一些复杂区域代表性问题地区,进一步加强检查力度,及早发现一些系统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在专项检查时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应当责令测量作业组及时进行返工与改正,将效益和质量问题相挂钩,更好地保证工作质量。
        3.2优化质量系统控制水平
        系统控制是对测绘工程中的光、声、电等各种设备进行的集中控制,以此对测绘工作进行管理。为了优化质量系统控制水平。首先,工作人员应当检查测绘工程中获得的数据,检查数据是否具有准确性与及时性,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其次,工作人员还要对测绘工程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测绘工程本质就是系统的工作,每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统筹规划,不能单独将某个方面拿出来进行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对工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并对各个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与保存工作。最后,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法律监督与监管工作。当监督人员发现测绘工程中存在工作不合格,数据不正确,或者质量不达标等情况,要明确主要原因,同时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保证将制度的效用发挥出来,以此对测绘行业的行为进行解读,对于非法行为进行打击,用惩罚的方式避免错误行为的出现,为测绘单位的发展起到奠定基础作用[4]。


        3.3重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测绘技术与设备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地质测绘技术,及时更新测绘仪器。在这个前提下,分析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测绘技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配合制图软件等,实现这项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实际进行地质测绘工作时,必须保证现场控制网和测绘点位置选取的科学、可行性,依据测绘方法合理规划相关测绘设备的选择与应用。同时,对相关测绘仪器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也加以重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检修、维护[5]。
        3.4加大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力度
        测绘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包含:测绘影像内容的录入、具有符合或不符合产品规格的质量特征的录入、数据的完整程度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数据关系检测等。所以,作业人员需要对这些系统进行全面管控,提高可靠性,加强管理,实行分工协作。当数据处理中出现故障,就会波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效果。因此,管理人员应就当前的测绘工作提前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预警,保证在后期的作业过程中有相对应的预案,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现有的测绘技术和数字模拟系统,针对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应用,将提供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电子台账和数据平台进行共享,进一步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系统控制,保证测绘质量的检测,并使用信息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对测绘工程方案编制、相关台账建立、人员设备配置、人员调度全过程进行深入调研和优化管理,以预测潜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测绘项目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确保测绘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6]。
3.5提高测绘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测绘工程中,需要加强测绘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强测绘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大力发展测绘行业的背景下,对测绘人员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但目前的测绘人员数量较少。加之不断创新了测绘技术,测绘技术变得更加多元化,要求从业人员深入学习测绘知识,对测绘新技术有准确把握,形成创新性思想,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从而不断促进测绘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积极推动测绘质量的提升。另外,以文字的方式规定测绘过程中的各种事项,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测绘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测绘问题的出现。而且需要建立规范性的测绘奖惩机制,使测绘人员能够产生较高的工作热情,为测绘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稳定的基础。而且全员需要共同监督测绘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测绘成果能够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测绘人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究力度,对测绘工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不断促进测绘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从根本上提升测绘工程的质量,全面强化测绘工程效果[7]。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阻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博,张昊楠.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J].科技风,2019(33):113.
[2]郭林林.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有效措施[J].科技风,2019(12):102.
[3]李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要素分析及对策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135+151.
[4]唐雅雯.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J].质量与市场,2021,(11):63-64.
[5]吴亚男,司文婧.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3):186-187.
[6]王海.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87-188
[7]熊云凯.测绘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2(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