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

陈宁华,(通信作者:李子晗)

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364000

通信作者:上杭县医院 福建龙岩36420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治疗脑卒中(CS)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CS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MES+吞咽功能训练,30例)与干预组(NMES+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NMES治疗CS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是因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受损的疾病。CS容易损伤神经造成患者瘫痪残疾,许多CS患者常常出现吞咽障碍,即食物入口至胃部过程出现障碍,表现为进食呛咳症状、进食缓慢症状、饮水呛咳症状等,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其康复[1-2]。临床针对CS后吞咽障碍尚无特效药物,多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吞咽功能训练等方式进行改善。也有研究显示,呼吸训练能改善CS后吞咽障碍症状[3]。为了明确呼吸训练对CS后吞咽障碍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选取60例CS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分组对照形式进行研究在NMES+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的效果,为临床CS后吞咽障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的各项资料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间开始于2021年4月,于2023年2月结束,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CS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方法为抽签法,抽取其中30例设置为干预组,另30例设为对照组,用于参照对比。

对照组: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年龄在51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5±6.23)岁;疾病类型:25例为脑出血,5例为脑梗死;病程12d-28d,平均(18.85±4.56)。

干预组:男女比例为19:11;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4.78±6.57)岁;按照疾病类型可以分为脑出血(26例)与脑梗死(4例),病程在11d至30d之间,平均病程为(19.22±4.37)d。

运用统计学软件统计2组各项数据,P>0.05,可比性良好。本次研究向伦理委员会报备相关资料,经审核与批准之后,开展研究工作。

选取标准:①经过检查确定诊断为CS并发吞咽障碍;②洼田氏饮水试验3-5级;③病历资料较为齐全;④对本次研究的各项基本内容知情,且签字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意识模糊者;②精神障碍者;③严重感染者;④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⑤对研究治疗方法过敏者;⑥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NMES+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组则选择NMES+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各项治疗方法如下。

(1)NMES:选用美国DJO集团所生产型号为美国Vitalstim5900的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体质采取针对性方案,先清洁、消毒治疗部位,在正中线右侧及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放置1通道的2个电极,在在正中线左侧及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放置2通道的2个电极,每次治疗20min,每日治疗2次。

(2)吞咽功能训练:分为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包括冰刺激(餐前20min选用冰棉棒对患者的舌根部位、腭弓部位、软腭部位及咽后壁部位,同时指导其做吞咽动作,每日训练3次,刺激15下为1次,每周治疗至少5d)、门德尔松手法、口颜面基础训练(闭唇,展唇,缩唇,伸舌,缩舌,舌部上抬,下压,舌左右运动,舌环转训练,下颌左右上下运动等)、声门上吞咽训练、用力吞咽、舌制动训练;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开始摄食训练,指导患者采取半坐位,并且头部稍微屈曲向前,于其健侧颊部位或舌后部位放置一口量的食物,指导其侧屈吞咽、点头吞咽及交互吞咽等技巧,注意食物应先选择糊状食物,再慢慢过渡到稀流质食物、半固体食物及固体食物,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次保持20min的训练时间,每日训练1次,每周至少训练5次。

(3)呼吸训练:主要包括呼气负荷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胸廓活动度训练等,每个项目训练5min,4个训练项目于30min内完成,每日训练1次,每周至少训练5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价。

临床疗效: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判断,若治疗后患者的饮水试验结果为1级,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则为痊愈;若治疗后饮水试验级别提升2级及以上,则可评定为显效;若饮水试验级别提升1级,则为有效;若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无改善,则为无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生活质量评价:使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评价,共220分,得分高低与吞咽功能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²值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见下表1

1  两组的治疗效率 [n(%)] 

分组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0

3(10.00)

6(20.00)

14(46.67)

7(23.33)

23(76.67)

干预组

30

7(23.33)

8(26.67)

14(46.67)

1(3.33)

29(96.67)

χ²

5.192

P

0.023

2.2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见下表2

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 (±S,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

30

104.75±15.66

159.46±20.75

11.527

<0.001

干预组

30

102.38±16.73

198.45±22.67

18.676

<0.001

t

-

0.566

6.949

P

-

0.573

<0.001

3 讨论

吞咽障碍指的是吞咽食物困难,常常出现呛咳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地进食,造成营养物质、水分的摄入出现不足情况,还使吸入性肺炎风险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不良影响。

NMES与吞咽功能训练是治疗吞咽障碍的常用手段,通过电刺激、冷刺激、食物刺激等方式,加速受刺激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提升肌肉收缩,对神经元造成刺激,使大脑皮质、脑干的高级中枢反复兴奋,促进患侧的神经中枢重新建立通路,促进吞咽障碍患者恢复感觉运动能力,改善其吞咽功能。

行为障碍治疗可分为被动干预与主动干预,被动干预是通过外部刺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行为能力,如NMES、吞咽功能训练等;主动干预是通过主观意识进行训练、控制、恢复行为能力,如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主观控制咽喉部位行为,提高其吞咽意识,配合被动干预提升疗效。

在本次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数据之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增加呼吸训练的干预组更高(P<0.05),提示呼吸训练能提升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更高,提示呼吸训练能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针对CS后吞咽障碍患者应NMES、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能提升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楠,周静.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干预现状的田野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21,36(20):84-87.

[2] 曹猛,宋学梅,梁丽,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21,36(2):24-27.

[3] 刘勇,沈一吉,李华,等. 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8):7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