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分析

朱晓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针对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我院门诊药房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的处方中,抽取出药师干预前的处方13254张和药师干预后的处方13542张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师干预前的13254张处方中,有930张不合理处方,占比7.02%;主要涉及到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以及超常处方这三种。药师干预后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的占比仅为3.04%,相较药师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门诊药房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将药师干预应用到门诊药房处方调剂中,可以使得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降低,用药的合理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门诊药房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的处方中,抽取出药师干预前的处方13254张和药师干预后的处方13542张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在药师干预前的13254张处方中,有930张不合理处方。干预后调剂处方13542张中有412张不合理处方。

1.2方法

我院门诊药房药师收到处方后,按照有关规定,对处方进行全面审查、登记,对不合理处方的科室、类型以及干预情况等进行分析统计,并对药师干预后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分类,分析不合理处方形成的原因,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

1.2.1不合理处方原因分析

①由于门诊病人多,医生工作量大,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就诊,对医生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些医生开药不认真,另外,医院培训机构不完善,培训力度不足也是主要原因。②部分临床医生对门诊用药认识不够,不能充分地阅读处方,不能正确理解用药和用药的有关规定,对用药的认识也较少,主要是凭经验用药,对制剂的特点、复方制剂的组成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不够了解。另外,不能因病人的情况而改变用药时间和剂量;一些医生对处方的质量意识不强,对药品使用的重要性不了解,导致使用不正确或超过使用说明书的剂量。③药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相对匮乏,未对处方进行全面的审核,部分药师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缺乏责任感。④医疗信息系统不完善,药房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处方规范化管理机制、干预标准、程序等都需进一步优化,绩效考评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1.2.2干预措施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医疗机构建设,综合分析影响就医流程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药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规范诊疗流程。②全面提升药剂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首先,加强对药学的研究,包括药动学、配伍禁忌、法律法规、治疗进展、药效等;医院可以通过上级单位组织培训、进修、药师参加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比赛、药师合理用药宣讲大赛等,定期在院内组织相关讲座,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使药师能够掌握最新合理用药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另外,在介入过程中,必须加强药师的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在介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以保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③优化、改进门诊用药制度,及时更新不合理处方中常见的问题,如用药剂量、适应症等,以确保药师能获得准确的用药指导,并提高药物的使用效果。④加强对政府的干预。要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和处罚机制,规范药品使用行为和处方干预,增强药品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处方质量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发布有关处方评价的信息,并在医院进行公示,以增强药师的责任感。建立预防和控制的干预模型,持续提升合理用药。

2结果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析

药师干预前本院门诊药房调剂的全部处方13254张, 不合理处方930例, 占比7.02%。不合理处方的主要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及超常处方。见表1。

表1 930张不合理处方类型分析(张, %)

不合理处方类型

不合理内容

处方数

占比

不规范处方

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331

35.59

用法用量模糊不清

25

2.69

处方不规范或电脑录入错误

6

0.65

医师签名、盖章不规范

5

0.54

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48

5.16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未注明修改日期

5

0.54

用药不适宜

用法、用量不适宜

262

28.17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68

18.06

联合用药不适宜

50

5.38

遴选药品不适宜

16

1.72

适应证不适宜及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

10

1.08

超常处方

无正当理由, 不符合说明书范围用药

4

0.43

3讨论

处方是医生在诊治中为病人提供的一种医疗文书,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证明,它对提高疗效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它的质量与病人的安全密切相关,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有效的原则。通过对处方进行评价和综合审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从而促进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在配药前进行药剂师介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合理使用药物,从而预防不合理使用,对于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降低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药师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采取有效的药物干预,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药房药师的综合素质,丰富和完善门诊药房的药品说明书,加强对门诊药房的管理,加强对门诊药房的管理,以提高处方质量,降低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的药物服务,确保用药的安全与合理性,为病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明.药师对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6):169-171.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16.065.

[2]杨丽丽,辛丹,田怡.门诊药房加强不合理处方药师审核与干预的实践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12):177-179.

[3]邱洪,念其滨.我院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10):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