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如何培养高中生积极的内驱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生物课程如何培养高中生积极的内驱力

郑美虹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摘  要:高中生虽然拥有相对较好的学习发展观,但由于学业压力大、知识难度大等复杂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学习的积极内在驱动力不足或下降,影响学习质效。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观、建构积极内驱力,既是课程德育的要求,也是保障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在策略上,基于课程性质及高中生学情等因素,可关注梳理简约学习框架、关联生活体悟价值、搭建平台自主探究等。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学;学习驱动

相对于初中、小学生,高中生拥有较好的学习发展观,他们的学习主动自觉性及意志品质要优于初、小学生。但,由于高中学业压力大、知识难度大,再加上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实践,在学习中易出现倦怠、畏惧、自我放纵等消极学习情感态度,从而影响其学习质效。因而,高中生物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观、建构积极内驱力。这既是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德育要求,也是保障学生有质学习成长的需求。

高中生物培养学生积极内驱力,应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和学情等因素,科学施策——下面,结合教学探讨几个策略。

一、梳理简约学习框架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出现焦虑、倦怠等消极心理,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整体学习的内容、目标缺少整体把握。每天跟着教师听、思、解、记、练、测,学完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越学越深、越学越多,心里感觉茫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站”,这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应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整个高中的学习要素、内容框架。重点是让学生梳理必修部分的大框架。经过梳理,学生会发现,其实生物学习任务并不复杂,无非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两个类别下“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及分项知识点而已,只要按知识框架,逐项去学、逐层进阶即可。这样,茫然感消失,学习有了目标、层次和结点,这些焦虑感就会弱化或消退,从而建立学习信心。

二、关联生活体悟价值

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缺少内驱力,另一个突出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实践、承担工作和生活责任,这样,他们会对学习的价值意义形成错误判断,心里想“每天学、记、练这些知识,除了应对高考,还有什么用呢?”对学习没有正确的价值认同,也就没有真正的行为动机。而高考所形成的驱动力,不是积极的,是被动的。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关联,使之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不仅是对其将来学习、从业相关,而且对生活也是有价值的。

比如学习“基因”部分知识时,教师利用当下很多学生家庭中都饲养猫、狗等宠物的实际,创设情境“不少同学家里养着漂亮的猫、狗,当需要给他们配种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一种担心?怕生下来的小猫、小狗不像它们父母那么漂亮、可爱?那么,你知道怎样为其选择配种对象吗?”用这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悟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产生积极学习动机。

三、搭建平台自主探究

高中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或畏难情绪,除了其自身的思想、品质原因外,还有教师教学策略、方法的因素。教师长期采用枯燥、单调且效率较低的方法,如先讲、后抄、死记等,学生完成被动学习,且过程枯燥、效率低,学生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对这个问题,教师可采用两个举措予以解决。

第一,问题驱动。利用高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心理特征,教师以问代教。用问题牵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如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教师不直接讲授,而是问“糖类和脂肪就像是汽车的汽油驱动人的生命活动。可是,我国传统民谚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现在社会中又普遍主张少吃高糖、高脂类食物——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加油’还是不‘加油”呢?”——用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主动去探究知识。

第二,合作互动。组织学生在学习中合作、交流、互动。一方面是使学习过程变得活跃、开放、生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互动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经验视野,集中学生的思维、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理解、消化、记忆知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出讨论题“教材中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有人说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碳、铁、氧等元素,因为细胞也是由元素构成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认知探讨,哪个观点正确”。各小组完成合作探讨后,再组织组间的相互评价,“你认为A组的观点和证据正在正确、充分?”学生在自由、开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辩论,过程有趣而且“学习主人翁”感非常强,可以有效形成学习内驱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虽有相对较好的学习观,但受学习压力、知识难度等因素影响,他们在学习中常表现为学习积极内驱力不足或下降,影响学习质效。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内驱力,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及学情,可重点关注三个策略,引导学生梳理简约学习框架、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搭建自主探究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艳娟,张英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涯教育的五个视角[J].考试与招生, 2022(3):2.

[2] 刘红山.浅谈激发学生生物思维潜能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03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