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叙事护理运用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基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叙事护理运用探索与实践

韦菁灵

河池市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运用叙事护理激发护理人员共情,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完善对养老患者的整体护理,丰富临床心理护理内涵和形式,从而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  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72例我院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66.67%),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可以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叙事护理   探索 实践

在老龄化趋势下,对各个领域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养老需求,所以要进行改进和创伤[1]。而叙事能力的护士通过倾听、理解,用文字记录患者的故事,回应患者疾苦境遇,与其一起发掘故事背后所含的积极意义,通过见证、共情、相互接纳,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继而解除、抚慰患者疾苦的陪伴式照护活动[2]。是一种充满尊重、共情和生机“从躯体抵达患者心灵的照护模式”。老年人口在社会人口构成比重的增加,城市青壮年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养老机构也无法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是密不可分的[3]。医养结合模式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养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紧密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措施[4]。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运用叙事护理激发护理人员共情,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完善对养老患者的整体护理,丰富临床心理护理内涵和形式,从而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本文对72例养老患者前后疗效观察比较得出: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可以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12~201912月期间选取于我院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即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5岁,平均年龄(75.84±4.7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73.54±4.51)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医院常规养老服务及基础护理,如诊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进行医院常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进行各项检查与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每一种管道的作用,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发症及感染;每周1~2次电话随访,时间约为半小时左右,主要询问患者有无存在不适,检测其体征,检查其意识形态,一旦发现任何不适都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2.2观察组

制定具体方案和流程:①第一阶段:医院和养老机构相结合,并对相关护理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鼻饲管理、氧疗、压疮及跌倒预防等,达到考核标准后上岗。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相关护理活动做好记录;同时,帮助老年患者安排户外活动时间、提醒用药,有异常状况与医生取得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及时送医救治。②第二阶段:各种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③第三阶段:对医疗服务做持续性追踪,并对效果做综合评价,同时治疗护理方案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变化作调整,并给予个体化护理[5]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落实:第二阶段具体实施方法,①用药护理:为患者说明每种药物使用方法,规范用药的重要性,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②环境护理:优化环境,室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并提高硬件保障,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③心理护理:多与老年患者做交谈,改善其心理紧张、焦躁、失落等消极情绪,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同时,与家属沟通,让其多陪伴老人,让其感受到家庭温暖。④康复指导:将疾病康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作为目标落实各种训练项目[6]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1.应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生活质量,各个分项满分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2.于干预结束前1天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若分数大于90,为满意;分数大于等于

90分且小于80分为基本满意;分数小于等于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表达定量资料,以n%)表达定数资料。以P0.05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均低于观察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状态

社会功能

对照组

36

68.72±4.83

70.41±3.51

71.32±3.40

观察组

36

81.50±4.36

80.20±3.64

83.64±3.21

t

-

4.42

4.63

6.05

P

-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干预后满意度

经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66.67%),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干预后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6

1233.33

822.22

1644.44

2466.67

观察组

36

38.33

513.89

2877.78

3391.67

c2

-

6.82

0.84

8.42

6.82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72±4.83)分、(70.41±3.51)分、(71.32±3.40)分,观察组分别为(81.50±4.36)分、(80.20±3.64)分、(83.64±3.21)分,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66.67%,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将叙事护理运用到养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果显示叙事护理下的养老患者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叙事护理能够帮助养老患者产生较多的心理积极应对。具有叙事能力的护士通过倾听、理解,用文字记录患者的故事,回应养老患者患者疾苦境遇,与其一起发掘故事背后所含的积极意义,通过见证、共情、相互接纳,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继而解除、抚慰养老患者患者疾苦的陪伴式照护活动。是一种充满尊重、共情和生机“从躯体抵达患者心灵的照护模式”。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运用叙事护理激发护理人员共情[7],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完善对养老患者的整体护理,丰富临床心理护理内涵和形式,从而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可以提高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实施叙事护理对养老患者的幸福感、归属感及家属满意度有显著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辉,刘义兰.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6,51(2): 196-20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6.02.012.

[2] 崔文伟,陈鲜艳,白启轩,等.叙事医学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出血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3):381-384.

[3] 刘金华.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 朱胜利.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新期待[N].安徽日报,2013-5-19.

[5]李春.叙事护理[M].内蒙: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44.

[6]冯金东,李晓敏,王瑞等.叙事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15):3-5.

[7]郭东,等.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J].改革探索,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