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适度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初中数学教学适度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实践

路丽芳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邮编0333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积极结合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在中学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尽管信息技术引入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诸多优势,但其也引发了相关人士对传统教学精髓丧失的担忧,导致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自我思考和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适度融合的内涵

1998年,中国的教育学术界参考了西方国家的提法,在总结工作进展与成果时首次明确提出“课程整合”的概念。随后,国内许多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模式、原则等开展探索。在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内涵分析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是整合过程中的基础,应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根本出发点,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度融合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以达到营造全新教学环境的目的,使得教学既能满足课标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要求,又能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有效统一的新型教与学方式。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让信息技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利用技术进行独立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在数学化情境中进行发现式学习。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度融合,就是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和由此生成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共同构建的新的教学结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力

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利用其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将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载体传播学习内容,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振奋感,从而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丰富的教学资源

有利于拓宽视野,培养想象力。信息技术教学连接了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能够随时随地为教师所调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在形成和培养之中,急需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想象力,而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接触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建立了桥梁,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

3.有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征,能够通过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简化教学流程,省去大量繁琐的辅助工作。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互动式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信息技术既包含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也包含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有利于营造适应教学需要各种互动式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将传统课堂打造成为生动活泼、充满创新力的新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随时调用海量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切入学生的兴趣点,营造以学生为主的互动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的“数据的分析”内容时,教师在信息技术设备上随机显示一组数据,而这组数据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如网上购物交易数据、体育锻炼数据、社交数据等,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对数据的来源、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数据的走势进行预测。学生容易被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所吸引,自然而然地加入这种教学情境中。

2.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增强教学形象性

信息技术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便在于增强了教学形象性,能够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还未充分形成,不少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弱,尤其在几何学习中,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的“投影与视图”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投影,以及该图形的三视图,判断出图形的具体形状,不少学生总是无法准确判断出原图的正确形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图形在投影过程中产生的变化,教师首先利用投影机进行了投影演示,分别选择不同特征的图形进行投影实验,总结一般规律;其次针对三视图的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了三视图和原图之间的转换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三视图的认识规律。

3.引进网上海量的教育资源,实施全面教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海量网络资源的随时调用,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等弊端。现代化教学十分重视信息的顺畅性,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调用相应的网上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边界,提升了数学教学内涵。无法解决学生的疑问时,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找出相似例题,和学生一起探究解决方法,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内容时,教师在讲述“勾股定理”的产生过程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往往一带而过,但不少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教师深入讲解一下。此时,教师如果没有充分备课,就会出现尴尬的境况,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教师便能实时搜索出相关内容,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及时得到满足。信息技术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载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速度,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增强了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效地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切实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深入结合信息技术,辩证看待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分清主次,避免将信息技术当成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关注和挖掘。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深入结合该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适应,同时又要避免过犹不及,防止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一味依赖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参考文献

[1]刘亚雄.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7):38-40.

[2]范晅彧.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分析[J].考试周刊.2023(08):38-42.

[3]陈吉春.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J].求知导刊.2023(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