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玩美”种植——基于自然种植场景下的幼儿深度学习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自主探索,“玩美”种植——基于自然种植场景下的幼儿深度学习教育策略

胡文丽

庆元县淤上乡中心幼儿园

摘 要】幼儿自然场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思想,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将幼儿自然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在自然实践中能充分挖掘素材,提升观察能力,进行深度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了“接近自然、热爱探索”、“具备探索性”、“在探索中了解身边的事物、现象”等科学方面的目标,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教育意义,通过栽植绿色植物引导幼儿感知、观察、帮助其生长,从而了解其生命的意义,进而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之对照,以获得新的认识。

摘 要】陶行知思想;幼儿深度学习;自然种植场景

引言

“生活实践”作为教育之源,提倡让孩子无时无刻不置身于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从而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双能够发掘生命之美的眼睛,将生命化作一副诗情画意的图景。因此,在陶行知的“生命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其应用于自然栽植环境中的深度学习,从而不断地改善其实施效果。每个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对儿童进行自然栽植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幼儿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童心和天性,通过对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大自然,用心感知自然。

本文将从“导入种植知识”、“创设种植情境”、“开放种植分享”三个关节探讨基于自然种植场景下的幼儿深度学习教育策略。

一、导入种植知识,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根据3-6岁儿童心理特征研究,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虽然经常模仿,却不知道如何去评判,这一阶段幼儿“向师性”很强,他们认为教师是完全值得信赖的。所以在幼儿园,孩子们会觉得老师说的话很新奇,会不断地模仿,而其他的孩子,也会被他们的行为所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自然教育的效度,幼儿教师应当多方搜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导入环节,在开展自然实践教育之前,引导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与感知[1]

以本园开展的“萝卜记”主题教育为例:在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与谷雨之间是种植的最佳时期,当本园开展“萝卜记”自然主题教育之前,教师应当关注主题导入环节。比如区域设置了种植区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在种下种子之前,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基础种植知识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回顾过往生活,是否跟随爷爷奶奶种过地?是否清楚种子的发育过程?是否知晓种子生存的适宜条件?在课前进行相关主题导入,可以引导幼儿对自然观察产生更多的积极性[2]

这个过程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他们会在好奇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探索,进而主动去接触大自然的一角。教师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回归儿童天性、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游戏方法。对自然角自主探索的专注表现出了幼儿在学习与活动中的心理需要,并进一步确认了儿童在自然观察中的学习方式。儿童在自然角的游戏中,无疑是快乐的,他们从主人公的角色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

二、创设种植情境,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幼儿自我发展和参与的综合性的环境,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幼儿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幼儿园的学习情境是幼儿园在创造和使用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基础上,为实现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而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保障。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儿童学习环境,就必须在把握并尊重其学习特征和方式的前提下,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内容相结合,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儿童学习品质的关键导向上[3]

在种植情境创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然季节的典型变迁来观察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学习行为。例如,春季,温度升高,衣物减少,幼儿在室外环境中的观察、学习和活动需要也会随之增加。在“寻春天之灵,创春天之美”的园本课程活动中,本园开设了“寻找嫩芽包”、“移栽”、“春游”等主题活动(如图2所示),幼儿对花草、昆虫、鸟类等自然生长的变化充满了新奇、专注和期待;到了夏天,气温较高,降雨较多,加上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速度较快,对水的特殊需要,儿童对水的重视和接触也越来越多;秋天和冬天的气温会越来越低,植物会慢慢地成熟,甚至会枯萎,幼儿们在收获秋天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和动物会因为寒冷的气候而产生的变化。秋季和冬季最明显的两种自然变化,即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下雪,最容易引起幼儿们的注意和探究。以笔者所在的园为例,以天然为特点,在园中种了种类多、范围大的树种,并在园外周边的园林中,组织幼儿进行“寻秋”的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当幼儿们和其他幼儿一起寻找落叶的时候,他们会和老师、伙伴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秋天的叶子有的会变成黄色,而有的不会变成黄色?”“树叶怎么会自己掉落?”众所周知,幼儿最喜欢的就是下雪,他们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在多年的入园观察中,笔者也发觉幼儿们在心底里对冬雪有着很大的期望

[4]

很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具有多样性和探索性的,它们很容易引起儿童对学习和观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为幼儿园的自然性学习环境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自然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创造应该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对其进行有机的建构。

三、开放种植分享,促进幼儿交流共享

老师的创新工作就是把教学活动付诸实践。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分享环节既要评估幼儿的种植结果,又要评估幼儿的行为过程,总结其优点和缺点,以推动栽植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评估幼儿时,应根据幼儿在栽植过程中的表现,对其优点给予肯定,对不正确的给予指导。

在综合实践的课程设计中,可以以一年四季的自然种植生长为活动节点,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校园里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勃勃生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注重开发分享环节,促进自然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加深了幼儿对自然活动的体会。比如:春季,幼儿园里举办“园内绿化大使”主题,开展园内的植物认养、制作“名片”、校园内植物挂牌、校园植物博览会、校园植物知识竞赛、植物养护等活动[5]

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引导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回应语言的控制程度应降低,尽量避免在分享环节中发出指令,而是鼓励幼儿抒发自己的观点。在分享环节中,做到“大小双分享”,组织共同游戏的幼儿先展开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与教师进行分享,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分享经验,呈现结果,促进交流和整体提升。例如在此活动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种子培育心得”的主题交流活动,引导幼儿分享在种子培育过程中的疑惑之处或惊喜之处。教师回应的语言应当是鼓励性质的、积极向上的,令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6]

综上所述,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了粮食生产的艰辛,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粮食,珍惜他人劳动的果实。种植园里有黄瓜、西红柿、大白菜等,各组有各自的特色,收割的时候,小朋友们会相互交换水果,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言和社交技巧。儿童在此过程中,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感知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促进幼儿与自然共处,既顺应幼儿亲生物天性又遵循自然教育规律。幼儿园开展以自然探索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沈丽平.笋芽乐园:农村幼儿种植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2(10):65-67.林美钦.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方法[J].家长,2022(30):168-170.

[2]徐梦怡.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思考[J].第二课堂(D),2022(01):64-65.

[3]张磊.知行合一思想下小班幼儿种植园地自主探索活动研究[J].名师在线,2020(26):40-41.

[4]宫盛花,虞永平,宫于彤.创建希望生态:幼儿自然场所教育的国际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22(05):29-36.

[5]岳玉阁.幼儿生命教育的异化及回归——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的视角[J].教育探索,2021(0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