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高中生物教学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宋鸽

长春市第六中学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教师。基于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1高中生物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1利于辅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且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为欠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在高效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气氛,并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模式。通过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在平台中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大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游戏学习,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辅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1.2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2.1拓展教学时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采取统一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层次性。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可以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教师对于不同的教学时间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教学时间。

1.2.2拓宽教学空间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往往局限在教室内以及教材中,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则可以将教学空间扩展到图书馆、阅读室等,这样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所学习,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2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2.1缺乏情境教学设置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难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提高学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归根结底,造成上述学习与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物情境教学设置,与新高考背景联系不紧密。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由于缺乏情境教学设置,使得生物教学存在不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开展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创新性能力,生物学科知识无法融会贯通,难以提升课程学习水平。

2.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兴趣和动力,使得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技能不足,无法开展多样性、创新性课程学习活动。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升解题技能,为学生全面建构课程学习思想提供助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受到威胁,不能结合新高考的考查目标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高考的题型、理念、特征等认知不足,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对学生自信心造成打击,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生物课程学习习惯。

2.3生物教学观念滞后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导致课程教学存在一定不足,难以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引导工作,造成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较弱,在陈旧观念的影响下,难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以高考为最终目标的教学观念下,主要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机械式地讲、学生机械式地听,对于开发学生生物学科思维造成一定影响,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生物学科知识探索兴趣低、学习能力差,在新高考的能力考查中难以取得良好的结果。

3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3.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用显著。例如,在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对于不同时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规律变化,以及DNA的复制、转录、基因的表达等知识,教师都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时,对于课本“问题探讨”里介绍的影片《侏罗纪公园》,教师可以在网上截取部分精彩的片段播放给学生们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疑问:影片中科学家是如何做到由DNA到蛋白质的合成的?有了影片中恐龙的直观刺激,展开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就容易很多。又如,在教学“胚胎工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播放有关原理和发育过程的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感叹生命神奇的同时更加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父母养育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

3.2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与生物学有关,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就涉及遗传变异的内容。通过举例,学生可以明白自己跟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为什么看起来像,但又不完全像。这主要是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的原因。自己可能遗传了父母双方的优点,也可能遗传了父母双方的缺点,也可能优缺点各占不同的比例。由此学生自然就会对基因重组这个概念印象深刻。再如,神经系统这一章节后面介绍了毒品和心理药物的作用原理,为此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一名女子在路上行走,一对夫妻拿着一张纸走到那名女子的跟前,请女子帮忙看上面的地址。不一会那名女子就晕倒在马路边。等到她醒来时,发现钱包不见了,原来那张纸上涂有致人晕眩昏厥的药物。讲到这里,教师重申那些神经类药物的品种以及作用机理,并着重强调其对人体的危害,提醒学生要懂法守规,更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安全。又如在教学“免疫调节”一节时,书上提供了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小资料。教师可以带学生一起学习并告诉他们以后结婚领证前会体检排查传染病,艾滋病就是其中需要排查的一种,教导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要学会洁身自爱,保护好自己。教学关于核酸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核酸检测的原理对前些年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进行交流探讨,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中的知识点跟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合理利用,选取学生感兴趣且和书本知识有关的事例,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教师能与时俱进,学生就不会觉得老师是“老古董”,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

3.3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教师工作的有力帮手,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塑造的双向奔赴、双向共进的关系,更是一种平等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兴趣。

4结语

总之,生物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过于刻意明显,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喜欢上生物课,乐于跟生物老师相处,不排斥生物测试、作业等,从而提高其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屹0-162.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兴趣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2]孟繁红.俄罗斯高校对博洛尼亚进程的参与[J].教育评论,2011(4):16[1]申淑丽.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4):29.

[3]魏鑫.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J].大观周刊,2013(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