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论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余建坤

四川盛达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511124198306302612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地基的处理。 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取决于软土地基工程质量好坏。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中,我国常采用强夯法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对于现场环境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加固深层地基,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建筑工程;加固措施

引言

在我国大部分道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软土地基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在施工之前对软土地进行专业处理,往往会在施工完成之后存在沉降的问题,会影响整体道路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交通,甚至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软土地基问题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现场状况以及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进行综合探讨,并从中找出最适合当地道路工程施工的软土地基处理手段。

1软土地基的概述

1.1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是指在滨海、湖泊、谷地、河滩上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的、孔隙比大、压缩性强、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的软塑和流塑状态的细粒土,如淤泥和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

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将引起路堤沉降。软土地基的沉降一部分是由地基因结所产生,另一部分是因地基侧向变形所产生。如果填土速率控制得当,这时的地基侧向变形处于弹性阶段,如果填土速率过快,地基可能产生局部塑性平衡区,这时由于侧向变形所引起的沉陷既有弹性变形引起的,又有超弹性变形引起的。因此,施工时应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发生超弹性变形。

1.2软土地基特征及危害

针对软土地基而言,其总体含水量相对较大,软土间具有很多空隙,而软土通常都是由粉尘砂和黏土所构成,因为这种物质中还存在着一些负电性物质,在软土壤当中会因为持续吸收残留在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子而弥散,由此使得软土层中的孔隙比、水分浓度不断增加,而软土之间的互相支撑力也持续减少,从而导致了软土中所可以承受的最大压强不断降低。同时,流体性突出一样也是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基础的主要特点,它在遭受自身负荷和外力的影响时,各个部位的黏滞性将变得越来越弱,而变形率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软土地基发生非常严重的变形现象。假如施工单位在对路桥工程进行具体施工阶段,未能合理、认真地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就将十分容易大幅度减少路桥工程的正常使用时间,而一旦下沉现象非常严重时,就极有可能会导致路桥工程发生严重倒塌情况,如此不但会为路桥的正常应用带来消极影响,而且还会使施工单位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软土地基压缩系数相对较大,抗剪强度普遍极低,软土层抵抗剪切变形极限水平很弱,如果重力极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软土地基出现压缩情况,而当软土层在遭受压缩之后,其承载能力则会慢慢减小,造成路桥工程的总体承载能力大大降低,进一步加大路桥坍塌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从而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带来消极影响。

2处理软土地基的意义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一般指的是压缩量高,土层中还会有一些有机物质且整体土层含水量非常大,并且土层的整体透水性差,且土层的强度较低。 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前,必须要对建筑所用的书店进行现场的勘察,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作业。由于在施工的现场会受到现场条件以及现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得已必须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作业,那么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对要进行施工作业的土地进行处理,这样才可以确保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从而避免发生地基沉降的现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地基通常具有比较大的压缩系数,这是因为本土地基存在非常大的孔隙。由于软土地基具有较大的压缩系数。因此软土地基在受到最大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导致了建筑沉降现象的发生。对整个建筑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前,我们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软土地基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软土地基有较高的含水量,且趋近于饱和,这就影响了其透水效果。因此在我国建筑项目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大多都是围绕对地基排水进行施工作业的。软土地基的触变性是指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和作用,使软土地基的原有形态发生变化,并且软土呈现出稀释流动的状态,从而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软土地基的典型特点就是其具有触变性特点。我国软土地基主要是由细微土颗粒以及高分散土等元素构成的,因此,软土地基在土质的整体性能方面存在着不均匀性。因此,软土地基在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和影响时土质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地基的强度,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当软土的地基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就会发生严重的沉降变形现象,并且也会出现地面开裂以及不规则沉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如果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作业,那么建筑的稳定,安全,正常使用都会受到影响。那是因为软土地街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压缩性。而且还具有低强度等这些特点,因此如果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重视这一问题是软土地基没有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就会造成整体建筑地基不稳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下沉甚至坍塌的重大安全问题。

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强夯法加固处理措施

3.1做好施工准备,应用试夯、勘测等检测手段

经过我国多年的建筑施工实践中,强夯法已被视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法,并且现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利用强夯法来固结地基,夯实土层,沉降地面。强夯法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地基建设施工模式更加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地夯实,在强夯法施工的过程中挂载不同重量夯锤的情况下,其中最大的夯实程度可达到30米。

强夯法在我国建筑项目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进行夯击作业前,一定要确保夯基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也应确保夯机设备在施工现场内可以自由的调转,且地面无低洼,塌陷,沟壑等复杂的地面情况。进行实际夯机作业前一定进行试夯,并且收集相关数据,并且根据试夯数据调整施工方案,在试夯满足建设设计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夯实作业。

3.2加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力度

一套健全完善的市政道路工程全过程监督管控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工程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全过程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任务的监督与管控,保障施工行为的规范性,监测周边的环境情况,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工作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市政道路工程单位需要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对购入的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材料的安全运输,并且还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取样检测工作,确保每一个材料品质达标。另外,工程企业还应该引进先进的检测人才,保证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涉及了多个环节的施工任务,为了能够保障各项施工任务有序高效的进行,施工单位就必须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政策要求,规范化落实各项施工操作。

3.3利用混凝土管桩进行施工的技术

混凝土管桩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其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先进性,已经被很多的建筑领域所采用。利用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进而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市政道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道路下沉的情况。这是由于土壤内部水量大、不稳固而导致的。同时,出现下沉的地段会对其他相关的地段造成连带的威胁,进而会对市政道路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利用混凝土管桩技术对市政道路进行加固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是通过管桩技术将市政道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固,进而形成相对稳固的地基,实现对市政道路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开始进行管桩施工前,应当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针对管桩的选点。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可见,路桥工程与经济发展空间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但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建设压力。通过目前我国路桥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软土地基可以说是为路桥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困扰的难题,因此,在路桥实际施工阶段,相关人员应依据路桥施工实际情况,来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施工质量,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聂新星.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2(2):160-162.

[2]黄冠.采用强夯法处理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2(1):186-187.

[3]高博,陈可可.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1(1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