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改革与实现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改革与实现路径探索

屠薇薇 ,祁琦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关联产业行业、机械类专业、技能竞赛和技能证书四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人才供需,有效融通人才供给、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对高度衔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岗课赛证融通是凸显机械类专业综合育人的重要体现,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深刻认识岗课赛证融通对于机械类专业综合育人重要价值的基础深入反思目前工作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策略,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1岗课赛证融通对于机械类专业综合育人的重要价值

岗课赛证融通对于机械类专业综合育人的重要价值体现为:既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又有利于深入推进多元化融合育人,更有利于完善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

深化理实融合、工学融合和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融合育人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也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岗课赛证融通为多元主体融合育人提供了新渠道。一方面,岗课赛证融通明显有利于深入推进多元化融合育人。岗课赛证融通涉及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机械类专业等,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的联动,最大限度地凝聚资源合力,提升协同效能。另一方面,机械类专业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质在于全方位、综合性育人,多方主体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岗课赛证融通融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大赛、企业岗位等多元因素,促使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多方主体合力育人的重要纽带。

图1岗课赛证融通流程

2机械类专业特点研究

机械类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电子技术等。学生需要同时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应对复杂的机械工程问题。这种多学科交叉使得机械类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机械类专业注重实际应用,以解决实际工程和制造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设计的能力。这种实用性使得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和测试的技能,以应对复杂的机械工程挑战。

机械类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和领域变化较快。新的机械设计软件、先进的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不断涌现,要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更新的意识,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多个行业中找到就业机会。他们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项目管理、自动化控制、工艺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能源、制药、机械设备等领域。总的来说,机械类专业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工程技术环境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2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机械类专业综合育人策略

2.1岗课实习经验

尽可能参与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实习或实践项目。通过实际的岗课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2参加赛事活动

参加机械类专业的竞赛活动,如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这些赛事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竞争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与机械工程相关的证书或认证项目。例如,可以获取一些软件使用认证,如CAD/CAM软件的认证。这些证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工具的使用和应用,提升专业技能。

2.3整合理论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工程问题和项目,学生可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专业导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合作,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际项目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在岗课、赛事和证书方面的选择。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更新快,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发展。参加进修课程、研讨会和培训活动,跟随行业的变化,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4依托第二课堂深化实践,落实赛证促学

机械类专业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实施综合育人,应依托第二课堂积极进行深化实践,落实赛证促学。一方面,机械类专业开展课程教学可采用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的形式。第一课堂囊括岗位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和实习实训课等课程。第二课堂主要对接岗位技能课等专业课程,以导师指导和项目推进为主,以技能比赛等项目和X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等为载体,聚焦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认证等项目的内容、标准、方法、评价等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进一步补充与延伸第一课堂。这样既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引导他们依托技能比赛深切感受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赛证促学,机械类专业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专业课教材和教法改革创新,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实现。首先,机械类专业要积极联合产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领域、技能比赛领域,将技术专家、企业导师、本校教师等人力资源组建为契合项目化教学需求的师资团队,提升师资层次与优化能力结构。其次,机械类专业应不断创新专业课教材内容,进一步健全教材选择制度,积极选择体现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等的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结合典型生产案例,积极挖掘并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实用性教材。最后,高职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广泛运用模块化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法,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教学。

2.5加强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提升育人实效

为了更好地促进机械类专业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实施综合育人,应进一步加强对应领域的融通建设,不断提升育人实效。教育相关部门针对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制订落实标准、督查验收、税费优惠、配套经费等措施,推进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指导机械类专业和企业成立岗课赛证融通领导小组,构建由校长负责、董事会决策、行业企业参与管理的模式,负责制订校企协同制度,并监督相关方落实到位。领导小组可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领域专家、校企骨干等定期研讨和评估具体的岗课赛证融通项目的科学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岗课赛证融通信息分享平台,这一平台要及时整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更新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动态,并推送分享给岗课赛证融通领导小组和机械类专业教师,同时还要建立信息互动平台,方便各方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最新的岗课赛证融通信息。

4总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10]机械类专业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实施综合育人,是培育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机械类专业要开拓创新、主动探索,积极响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用人需求,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职业教育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着力依托岗课赛证的深度融通,形成适合本校特色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与推进路径,不断提升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

5365341.htm

[2]张慧青,王海英,刘晓.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              [3]曹元军,李曙生,卢意.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7)

[3]徐平利,宋晶.深职院———华为“课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项目编号:JYR2101

项目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群”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