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3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申1,吴振(通讯作者)2

1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肾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  肾脏内分泌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苯溴马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同时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非布司他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使患者的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且不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非布司他;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组合,其中慢性肾脏病是肾脏功能持续受损的疾病,高尿酸血症则是指体内尿酸水平过高的状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有关[1]。嘌呤是一种存在于许多食物中的物质,而人体在消化过程中会将嘌呤转化为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保持血液中尿酸的平衡[2]。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体内嘌呤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尿酸的产生增加或排泄减少,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慢性肾脏病的恶化,尿酸的排泄功能会进一步受损,导致高尿酸血症的程度加重。在慢性肾脏病晚期,高尿酸血症常常达到临床痛风的水平,增加了痛风的发生风险[3]。有研究发现,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会损伤患者肾脏,在临床中,利用降尿酸药物治疗该疾病,从而抑制肾脏病的不断发展[4]。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药物最常见的是苯溴马隆,通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尿酸水平达到治疗效果。非布司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免受氧化还原机制的影响是其高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黄嘌呤氧化酶在人体中起着调节黄嘌呤代谢的重要作用,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黄嘌呤代谢产物的产生。与其他药物相比,非布司他具有更优秀的抑制效果,这意味着它可以更好地减少黄嘌呤代谢产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此外,非布司他还能够免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减少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确保了其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此次研究将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此次研究选取近一个月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参与研究,予以非布司他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5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各25例,通过对照组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该组中包括15位男性和10位女性,年龄介于42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5.11)岁。而在观察组中,我们选取了14位男性和11位女性作为对象,年龄范围为41至78岁,平均年龄为(57.22±3.85)岁。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存在差异较小(P > 0.05)。

纳入标准:①病情表现与临床诊断标准内容相符;②享有知情权,秉承自愿原则;③无精神障碍[5]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②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意识障碍[6]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日常饮食应限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以维持合适的能量平衡。此外,患者需要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同时不得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减少对疾病的刺激。为保证身体正常功能,每日摄水量应达到2000ml或更高。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支持酸碱平衡和排除代谢产物。

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50 mg/ 次, 1次/天,于早餐后 30 min 温水冲服。连续治疗 2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非布司他治疗,40mg/次,1次/日,坚持治疗两周,检测血尿酸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7]

此次研究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指标无异常,表示显效;经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缓解,临床指标有所改善,表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指标与治疗前基本一样,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和。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行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生化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生化指标对比(

组别

血尿酸

血尿素氮

血肌酐水平

观察组(n=25)

303.33±60.23

14.17±6.34

272.11±43.52

对照组(n=25)

532.92±62.25

16.92±6.84

298.52±60.18

t

13.252

5.025

6.145

P

0.000

0.000

0.000

2.2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肝功能异常

呕吐

皮肤瘙痒性丘疹

总发生率

观察组(n=25)

1

1

0

2(8.00%)

对照组(n=25)

3

2

1

6(24.00%)

X2

/

/

/

6.186

P

/

/

/

0.039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5)

12

11

2

23(92.00%)

对照组(n=25)

8

6

11

14(56.00%)

X2

/

/

/

6.875

P

/

/

/

0.008

3讨论

人体内的废弃物、毒素等可经肾脏完成代谢,肾脏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排出尿酸。如果肾脏功能发生异常,肾小球将无法有效发挥其过滤功能,影响体内尿酸的正常排出,使其进入血液,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8-9]。现阶段,在临床中,慢性肾病较为常见,存在肾血管病变、肾小管病变、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诱发原因。肾脏功能障碍会影响尿酸水平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10]。在临床中,将高尿酸血症判定为慢性肾脏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还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11]。目前尚不明确慢性肾脏病受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的可能性,但是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血尿酸水平的控制可以使慢性肾脏病病程发展得到延缓。现阶段,针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药物仅有能够帮助尿酸排出的同时对尿酸合成可产生抑制一类。部分患者肾功能有缺失的情况下,这类药物会严重损伤肾脏,所以在临床中并不常用[12]。非布司他在抑制尿酸合成时还可以有所选择,所以不会影响其他酶类,使血清尿酸浓度下降,在人体内遇到碳酸氢钠时会与之发生反应,将尿酸盐溶解,经尿液排出,从而可有效降低尿酸。对比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前者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尿酸,用药后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13]。但是药物使用剂量标准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学者针对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采用大、小两种剂量的非布司他予以治疗,结果显示两种剂量在治疗该疾病时其治疗效果未见差异,但是小剂量用药更加安全。所以此次研究中,非布司他的使用剂量确定为每日40mg。

对于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既要控制尿酸水平,也要重视保护肾脏功能的治疗[14]。首先,饮食调控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酒精和糖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减少尿酸的产生。其次,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也是重要的因素,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助于控制高尿酸血症[15]。总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组合,其中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控、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管理高尿酸血症,并重视保护肾脏功能的治疗[16]。及早干预和合理管理可以减少痛风等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上述效果,这种治疗方法还有助于减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7-18]。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药物治疗不仅疗效好,也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将非布司他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使患者的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且不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赵检英.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4):80-83.

[2]赖苑妮.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北方药学,2022,19(05):120-122.

[3]赵益.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01):64-66.

[4]区景运,张海红,谭晓军等.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01):27-30.

[5]孜乃提·图尔荪,西来甫克孜·木合塔尔,陈晓欢.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54+160.

[6]赵海桃.非布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41-43+47.

[7]胡壮彬,蔡世春,黄俊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1):66-67.

[8]朱君,邱炽昌,叶雅龙.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20,18(01):97-99.

[9]于树军,孙志国,张立叶.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55-56.

[10]许惠婵,冯国灿,张海红等.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05):1161-1162.

[11]陈晓玲,胡雨,王洪武.非布司他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02):63-65.

[12]康敬敬,郭二呢,王文静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对比分析[J].内科,2021,16(06):726-729.

[13]宝群,陈琦,王静静等.非布司他对比别嘌呤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肾功能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探讨[J].系统医学,2021,6(10):68-70.

[14]石爱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4):181-182.

[15]李春胜,李卫东,刘燕等.非布司他治疗G3期慢性肾脏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1,30(01):1-4.

[16]戴飞.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146-147.

[17]袁艳辉,杨娜娜.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7):93-95.

[18]杨光辉,高艳霞,蔡宏瑜.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脏病3~5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氧化应激  反应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29-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