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

/ 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

张志锋 ,杨晓华,李成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71100)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时代新人,培养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性自觉。在教学融入的过程中,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莱职”)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和载体,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接洽,将“校本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统筹,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身边事相融合,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体系。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学;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践路径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凝魂聚气、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理解,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认同。

二是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站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将个人理想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三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性自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人生追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人民至上的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联系现实生活,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尊重人民、回报人民的感恩之心,坚定人民立场,从而培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性自觉。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新成就、书写新篇章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进去,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融进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进去。

一是要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思政课教学。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涉险滩、闯难关,爬坡过坎,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伟大变革是根本性、突破性、整体性的,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这些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是要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明确目标、持续奋斗。

三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的最好选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从而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和载体。在教学融入的过程中,莱职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接洽,将“校本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统筹,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体系。

一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接洽。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开齐开全思政课程,确保教材、课时、教师到位,实现课程育人。为此,莱职做了很多有益探索:通过VR实践教学中心,体验内置场景,实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通过教学平台手机APP,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师生融合互动;通过萌新磨课、教学比赛、专家讲座,实现以赛促教,以研促教。在此基础上,莱职积极探索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接洽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做实践调研,邀请专业课教师、党员干部进课堂分享的方式,来弥补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所做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意义所在。

二是将“校本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统筹。莱职师生共同编写出版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是很好的“校本资源”。将《红色故事》引入思政课教学,师生共撰共讲红色故事,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不仅能使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的故事,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而且能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历史现场聆听党的故事,让红色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三是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组织形式实现“翻转课堂”,将过去单一的“教师主导”变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是引导大学生切实参与到思政课中来,实现知识提升和情感升华的有效途径。学校开展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升了教学实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以上只是我个人关于这一问题的一点思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张志锋,1980年8月,男,汉族,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71100,大学本科,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