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基于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研究

孟称

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有限公司

摘要:“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是古今人士的至理名言,阐明粮食在人民生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关于粮食安全,国家十分重视,提岀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以确保粮食供求平衡,满足人民对粮食消费的需要。就全国而言,粮食产购销储存在着地区间、品种间的不平衡,必然进行余缺调剂,它的惟一手段就是借助载体——运输工具来实现。笔者就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谈点看法。

关键词:粮食运输;粮食安全;加强管理

一、保证粮食安全的必备条件

1.要有足够的可调动、使用的粮源

粮食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旧中国广大群众民不聊生,饥寒交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全力解决吃饭问题。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84年前后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饱肚子的问题,进入温饱阶段。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产量在5亿吨上下,岀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相对过剩.使我国长期以来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基本改变,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粮食消费由温饱迈向小康。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储备水平为20%.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最低水平17〜18%,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人多地少水不足,农业资源相对短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生产规模制约,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各种因素.要采取对策,加以克制,使粮食安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的粮食安全新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运输路线飞速发展,四通八达,为各种物资运送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条件。

从铁路运输看,2022年货运量为17.80亿吨。从公路运输看,2022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0.27万公里。从水路运输看,2022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为11.93万公里。综上分析,关于粮食安全所需运输能力,由于所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不大,而且国家铁路、交通主管部门又很重视,能够得到满足。

3-要有合理调度的技能

我国粮食运输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几乎所有铁路货运站、港口码头以及市县乡镇的粮库都有粮食的运岀或运入。调度合理、科学安排就能为国家节省运力,为企业节约运输费用开支。历史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粮食实行统一调拨,统一安排运输,曾创造了一整套组织粮食合理运输的方法,如制定了粮食主要品种的合理流向,指导全国性的粮食流转方向、基层(县以下)粮食合理运输办法、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粮食流通等,在具体编制粮食运输计划时,运用“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审査调整对流、迂回、重复装卸等不合理运输,行之有效,成果显著。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营,国营的、集体的、民营的粮食贸易单位增多,经营分散.受利润驱动,粮食运输随意性强,极为活跃,处于无序状态.这也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然现象。为了供粮食经营者选择合理运输路线和廉价运输工具,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制了“散粮调运路线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软件,可以提供优选的方法。当然还有待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下粮食流转规律及合理组织粮食运输的方法。

二、粮食运输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1.调剂余缺,平衡市场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气候不同,生产粮食品种不同,因地而异,产量、品种在地区间存在不平衡,为保证市场需要必然要调剂余缺,主产区的品种余量运往所需销区,这是粮食流通长期运行的规律。过去在粮食短缺时,靠国家统一调拨、运输、平衡余缺。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粮食有余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为依据,由经营者组织进货和销售,但实现购销要依托粮食运输,这是惟一的途径,可见,保证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粮食运输有着重要的作用。

2.保证特殊、紧急需要

以往的经历证实,粮食运输工作必须具有应对紧急需要的功能,保证粮食安全。比如:战事,在支前、边境自卫时,粮食的供给必须跟上,粮食运输刻不容缓;遇有洪水、干旱、地震、风雹等灾害,灾区所需粮食必须日夜兼程及时运到,保证人民有饭吃;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保证粮食供给不仅是粮食运输工作的职责,及时足量运到所需地区,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和灾区人民的关怀。

3.降低粮食商品经营成本

粮食在收购、储存、销售各环节间都要由运输来联结、来实现,因此,合理规划粮食运输,降低费用开支,是粮食安全全过程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库点的合理布局、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作业方式的择优,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以低成本、高利润为目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职工业务素质,降低商品流通费、粮食运输环节不可忽视。

三、抓好粮食物流建设,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1.掌握物流动态,加强研究管理

粮食安全与粮食运输紧密关联,对于时时刻刻发生的粮食运输动态,对于每年运输粮食2亿吨左右的物流状况,对于粮食部门每年开支运杂费40亿元左右的运销费用,对于粮食运输、装卸所发生的损失、损耗以及推动粮食运输业向散运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与国际粮食运输业接轨等等,这些涉及面广而又深刻的问题,应由国家粮食主管部门、各省区市粮食主管部门和大中型粮食企业集团、粮食交易市场设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掌握动态,深入研究,提出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防止运输无序、损失浪费漫延无人过问、无单位管理的现象,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粮食运输的需要。

2.扩大粮库建仓规模,保障粮食安全质量

粮食运输所需时间大大短于粮食储存时间,运输中的粮食质量取决于粮食储存质量,粮食物流中粮食仓库的建设至关重要。据了解,仅东北地区2000年粮食储存量超过当年总产量的近40%,由于仓容不足,露天储存量高达71%以上,其中黑龙江省78%,吉林省70%,辽宁省58%,内蒙古东部59%,大量粮食长期储存在露天,风化、日晒、虫祸、雨淋、陈化等不利于保证粮食安全所要求的粮食质量标准,扩大仓容,新建粮库,迫在眉捷。就全国而言,新建粮库选址应考虑到:一是无论产区销区,要选定严重缺库的地点,要有充分的扎实的产购销运入运出加工储存的各种数据论证。二是要选择交通枢纽、运输方便、吞吐量大的地点,具有调得动、运得快的功能,防止新库建成不能用、不好用的弊端。三是要选择现代化、功能齐全、经久耐用的仓型,配有先进的输送、储存、除虫等设备。四是粮库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断建设新库,淘汰废库,增大库内储粮比重,粮食安全质量就能有保障。

3.加强粮食物流规则建设

粮食运输、粮食储存是粮食物流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国家粮食主管部门曾颁布过关于粮食运输、粮食储存管理办法,基本是规定了它的操作程序和各项指标的标准,现在有很多粮食部门的粮库以及粮食经营单位仍依照执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更需要从实践中去研究探讨,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际、国内都适用的粮食运输、粮食储存的规则,指导全社会粮食物流的有序、健康进行。

参考文献:

[1]我国储备粮运输线路问题分析与求解[J].李响.交通企业管理,2014(11)

[2]铁路粮食运输物流化的探讨[J].吴朝辉.中国科技财富,2022(06)

[3]改善我省粮食运输管理的探索[J].肖铁.重庆商学院学报,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