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药政策现状与热点领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3

国内医药政策现状与热点领域分析

杨颖莹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近年我国集采、医疗保险谈判等新一轮重大医改措施的推出进度和质量均不断高于市场预期,其背后的重要逻辑就在于通过积极技术创新,提升药物与医疗器械生产效率,促进医疗保险支付。与世界药物市场比较,我国的药物需求仍具有很大增长空间。以中国生物药品市场为例,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全国生物药品销量的复合增长率约为二位数,但相比小分子药品,市场占有率已明显提升。虽然中国的生物药品市场规模于二零一九年将超过千亿人民币,但在二零二零年中国总体市场的占比仍为百分之十四,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市场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四十的市场规模。本文就目前中国创新药监管和市场现状,以及热点创新领域进行分析,对未来创新药的趋势提供一个展望与视角。

关键词:生物医药;转型;热点领域

一、总体现状

  在新医药领域,近年来受医政的推动,中国药物市场陆续步入收获期。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数据,二零二一年中国国家药监局共审批了七十六种新药物(不包括新适应症、疫苗),在这里面除了三十七个新进口药物、十二个中药新药之外,中国新药物达到了二十七个,创近三年的成绩新高。另外,目前尚有七项国产及创新的疫苗产品已获批上市,其中三项新冠疫苗。此类药品大多涉及癌症、自体免疫、病毒和感染等疾病用药。其中也有许多“我国新”乃至“世界新”的创新性产物,如我们国产第一个新冠中及抗体协同疗法品种、国内外第一个新CAR-T细胞治疗品种、国产第一个抗体偶联用药(ADC)药品等。

在临床研发阶段,我国创新药临床申报与获批数量同样快速增长。二零二一年审评的四十七种药物,将再创历史新高。从注册及申报的办理情况,或可窥得中国国内药物市场蓬勃成长之势。二零二一年共受理药物登记申报1886件(998个品种),同比增长76.10%。据国家药品标准分类统计,新产品54种(51个品种),同比上升134.78%;新生物药物1166种(508个品种),同比增长55.05%;创新生物制品666件(439个品种),同比增长125.00%。

从适应症来看,近两年获批生产的主要药物主要是抗癌药。北京银河证券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药品类别分类来看,134个已报批或处于交割期的国内一类新药中,各种药物。在癌症治疗中(61种,占45.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3种,占17.2%),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药物(10种,分别占7.5%) )。

  近日,前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北京大学全国卫生产业2022研讨会时表示,这些利好措施有助于激励医药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质量,调动生物制药投入热情。国盛证券公司也指出,随着中国国企的改革深入,并结合科创板、备案制等的政策助力,新兴医疗赛道领域资本蜂拥,各新药企业融资量上升,而我国的新兴医疗投资也进入了大风口时期。目前,中国新药已陆续步入收获期,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重磅的新药物将在国内外相继获得上市。

二、热点领域分析

(1)生物药(ADC,双抗)

  ADC即抗体耦合用药,是指将具备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药物透过链接子串联成单克隆抗体,进而对精确定位的机体产生有效细菌毒害。相比于其他化学疗法药品,ADC新药由于采用与抗原或抗体特殊融合的方法增加了给药临床独特性,抗体由于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特殊抗原识别融合,因而诱发了胞吞效应,将抗体连同在其上链接的细菌毒小物质流入机体,然后进行溶小体蛋白,小分子药物产生入机体并进行DNA插入过程或抑制微管合成等方式诱导细胞凋亡。

ADC概念已经提出了很久,但市场产品仍不多。最主要原因就在于ADC药物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目前正在研发的ADC药物中,热度最高的主要是针对癌症特异性,并且已经发布出新产品的高成熟药物靶点。如子实体肿瘤中的HER2、TROP2、Nectin4、EGFR等,还有血液肿瘤中的CD22、BCMA、CD19和CD二十等,但这一类得到证实的靶位赛道目前已经相当拥挤。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目前对ADC靶位的研究已逐步开始向创新靶位方面拓展,同时针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特殊性,也正在研究ADC特有靶位。近年国内外公司均通过引进,以及对现有核心技术的优化,形成具有差异化的开发能力。国内双抗和ADC新药成长快速,大量的管线新药已经进入三阶段临床实践,未来3~5年内可能进入市场引爆阶段。例如,荣昌生物HER2-ADC的RC四十八将在二零二一年六月获批上市。在新药靶位分布上,将除去主流的HER2、Trop2之外,众多新靶位百花齐放。

“双抗”是一个在最近两年才在癌症患者中慢慢流行的技术。传统的靶向性或免疫治疗用药,通常都只是用来控制某一类靶位,于是产生了一些独特的联合用药方式;而所谓“双抗”最大的特点在于,这类药物能够同时抑制二个或二类靶点,以一药之“力”,就能够达到二药联合治疗的效果。这样的优点,为“双抗”带来了很多远超过常规能力靶向和传统免疫治疗用药的特殊优点,包括但不仅限于更广泛的适应性、更高的缓释度、及更低的不良反应等等。双抗的研发也经过40多年历史,目前全球上市的产品不到十个,国际的大药厂或者中国的药厂大多有创新药的公司基本都在进双抗这类的产品。

  目前大约有90左右个临床试验双抗的临床试验,绝大多数都适用于临床一期,差不多三分之二在临床一期,进入二期的不到25%。目前大众可能看到的双抗实验基本上都是肿瘤,但是扩大适应症可能是企业或者是研发的一个新的思路。

(2)细胞基因治疗(cell&gene therapy)

生命健康在经历了小分子用药、抗体药物革命之后,又开创了基因治疗的全新处理方式,这也是生命健康的第三个产业革命。细菌疗法是指利用患者的自体,或同种异体成体细胞或干细胞,通过新的生命工程方法采集、分离、培养、扩增和研究,使这些细菌产生并增强免疫力,杀死病原菌,以促进组织器官的恢复,以及机体的再生等医疗作用,然后人工将这种细菌引入(或植入)体内。目的是通过重建和更新机体疾病、衰老组织,从而促使组织器官再造,和预防或治疗病变等。

  细胞疗法根据植入细胞的数量可分为干细胞疗法和免疫细胞疗法,即利用高基细胞诊断免疫技术提高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对杀伤效应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激活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获批的所有CAR-T治疗方法均是企业自体CAR-T,针对的症状也大多是血液恶性肿瘤,但未来随着通用型的企业/个人异体CAR-T和实体肿瘤适应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将会形成趋势。中国企业在全球细胞疗法研发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家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在中国积极布局。今年2月28日,美国公司金斯瑞生的传奇生物公司的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T基因组(CAR-T)上的CilTa-cel成功得到了美国政府FDA审批,是第一个顺利得到美国政府FDA审批的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CAR-T细菌治疗药物。CAR-T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人类白血病、淋巴细胞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细菌类病毒。该方法表现优异,且发展顺利,但在真实体肿瘤中却并未有显著进展,这也和肿瘤特异性靶点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未来还必须突破肿瘤的免疫抑制,实现实体肿瘤的CAR-T有效性的突破。

   基因疗法是利用基因进行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技术,目前主要针对遗传性疾病、以及部分癌症和病毒性感染等。基因疗法的途径主要包括如下三类:一是把正常基因转运到病人体内细胞中来取代突变基因;二是通过激活并敲除细胞中功能失常的突变基因;三是通过引进新型基因进入人体来与治愈相关病症。目前,主流的基因治疗药物包括: 1、病毒载体治疗药物。由于病毒具有将遗传物质转移到细胞中的天然能力,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开发基因治疗产品,首先对病毒基因进行编辑和修饰以消除传染性,然后以安全的病毒作为载体进行病毒运输。例如,2019年获得FDA批准的Zolgensma是一种携带SMN1基因的AAV9病毒,用于靶向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2、基因的检测技术。基因组技术一般分为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FNs)技术、基因激活样效应核酸酶技术(TALEN)、CRISPR/Ca9工艺技术等。在二零二一年一月初,博雅辑因宣布美国国家药监局CDE正式接受公司的ET-01的临床试验项目,ET-01就是一种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造血干细胞注射液,主要治疗重症β地中海贫血症,也是中国首个申报IND的基因编辑药物。

据美国allied market research机构预测,基因治疗的人口成长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十个年度(二零二零~二零三零年度)以每年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上升,预计在二零二六年度的规模将高达六十二点零五亿元。驱动市场增长原因主要包含国际开发继续投资、科技创新进展, 和有关疾病的爆发式生长。由于遗传疗法科技已形成划时期的医药创新科技,世界各大药企均已提前规划,将占领科技制高点。而欧美TOP10药企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在遗传疗法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相信在全球药企的共同推动下,基因治疗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满足临床需求,为全球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3)mRNA/circRNA

辉瑞 / BioNTech 和 Moderna 公司的新 mRNA 疫苗都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并引发了全球科学家对 mRNA 治疗的广泛讨论。除了新冠疫苗,mRNA的使用手段也有许多,比如用于防治罕见病症的基因替代疗法、产生激素、生成用于防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或免疫刺激基因,生成用于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激素及标音因子等。在mRNA方法中,线性mRNA目前的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它的弊端却十分突出。需要在制备前进行大量修改,以抵抗细菌内核酸酶的分解以及避免产生先天性免疫刺激,而后再使用脂质纳米粒子(LNP)递送,整个制备过程相对昂贵。

如今,环状RNA(circRNA)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线性mRNA替代品,国内很多初创公司都在推广基于circRNA的RNA治疗,包括Laronde、Orna Therapeutics,以及国内的公司圆因生物等。circRNA 在理论上是线性 mRNA 的良好替代品,而且目前的研究也证实了其更稳定、免疫原性更低,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4)CDMO

  药品CDMO公司,即药品合同研究制造机构,是专门为药品制造公司和生物科技企业,提供工艺研究、工艺优化、生产临床药物、注册和认证批产和商业化定制产品等业务的公司金融机构。

  近年来,由于受研发、环境、人才等成本上升压力的影响,大量CDMO产品从欧美成熟市场向欧洲新兴市场迁移。由于我国拥有了数量庞大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医疗市场,而且我国目前还掌握了大量产业承接的C位,已充分匹配了医药CDMO的核心供给要求。

  从国内市场出发,我国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入。新政频出,促进国内新药品的研制迈向商品化。其中,在二零一九年底最新修改的《药品管理法》中建立了药物上市许可证持有人体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药品委托生产,为中国医药CDMO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随着新药的迅速成长,CDMO将保持高速生长。国内的CDMO产业也正在加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国国内的CDMO领域,目前主要仍以小分子治疗技术为主体基础,占比近百分之八十,而生物制剂和基因/细胞治疗CDMO领域将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负三十之间的较高增长率,未来份额可能增加。

  CDMO的企业成长驱动力,主要是源自于中国境内较健全的化工制度和低成本工程师红利、生产线资源优势和更高效的技术升级。而具体来看,小分子CDMO企业获益于高成本效益,国际药品CDMO企业向中国市场迁移,以及工艺研发延伸提升和新药厂地产化的需要。大分子CDMO驱动力主要是源自于中国大分子新药物开发与商业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海外科学家回国创造的科研人员红利。而GCT型CDMO则受益于中国新一代药物技术的出现,GCT科技的迅速进展对我国本土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利好。

三、总结

生命科学领域在未来五年内仍将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克服资金“卡脖子”问题,中国政府对生物或医药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将保持基本稳定,并重点进行基础研发或行业推动。

随着医改的深化、创新药研发迭代的加速、国外专家的回归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十四五”期间国内新药市场份额将继续增长和多元化。除此以外,针对国内产品的临床需求,拥有超强品牌资源、全球化企业经营和高效企业管理的企业将采用新品种进行自主开发和生产替代,快速提升行业竞争力,而百亿俱乐部企业也将强者愈强。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将有理由对中国医疗科技发展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任宇飞,奈存剑,庹兵兵,熊梦园. 我国数字化医疗技术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38(11):59-60+63.

[2]闫景卉. 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与评价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7.

[3]孙丽君,徐勇勇,刘运成,黄天纳,孙顺,孟群,胡建平. 数字化医疗基本要素与应用系统体系架构构建[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06):58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