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验结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验结果研究

袁露艳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卫生院    221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比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验结果,旨在筛选一种检验血糖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分别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两种方法的血糖检测结果、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结果:(1)经检测检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糖尿病患者血清FPG及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P均<0.05);(2)经检测经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末梢血及静脉血FPG、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P均<0.05)。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较于快速血糖仪更趋近于实际值,快速血糖分析仪不能取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结合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来判定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关键词】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指标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如果未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正常生命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1]。因此,应该强化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血糖监测是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所以,应该寻求一种有效的检测检验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验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男、女性患者数分别为36例、44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6岁,平均(52.20±10.2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6.22±0.62)年。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包括:(1)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年龄在30岁以上;(3)资料齐全。

1.2.2 排除标准       包括:(1)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2)合并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意识清晰者;(4)因为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而影响正常沟通者。

1.3 方法       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迈瑞BS-600型)及其配套的检测试剂、便携式血糖仪、配套的试纸条等,注意患者在接受检测检验时,保持空腹状态以及餐后2h后的状态。由同一位专业的检测检验人员对本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分别采集患者无名指末端血氧20μL,然后使用分离胶真空管抽取同侧上肢肘静脉血3.0mL,在1个小时之内检测血糖相关指标,具体检测检验方法参考李俏俏等[2]报道的方法。

1.4 观察指标        比较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两种方法的血糖检测结果、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的数据均采用“x±s”的形式加以表示,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血糖检测结果对比          经检测检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糖尿病患者血清FPG及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P均<0.05),见表1。

表1 2种检测方法血糖检测结果比较(x±s,mmol/L)

检测方法

例数(n)

空腹血糖(FPG)

餐后2h血糖(2hPG)

快速血糖仪

80

7.98±0.27

10.88±0.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80

10.82±0.78

13.02±1.17

t

3.829

4.147

P

0.038

0.034

2.2 两种检测方法对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对比     经检测经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末梢血及静脉血FPG、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P均<0.05),见表2。

表2 2种检测方法对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比较(x±s,mmol/L)

检测方法

例数(n)

末梢血FPG

静脉血FPG

末梢血2hPG

静脉血2hPG

快速血糖仪

80

7.98±0.38

8.01±0.40

10.90±0.41

10.19±0.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80

10.80±0.45

10.97±0.50

12.48±0.77

12.46±0.38

t

5.293

5.339

5.591

5.025

P

0.028

0.027

0.024

0.028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血糖持续保持高水平,且长期代谢紊乱的疾病[3]。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糖,血糖水平主要反映指标包括FPG及2hPG[4]。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然而经长时间临床观察得知,该方法需多次采集静脉血样,对FPG及2hPG进行检测,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检测值不够准确[5]。

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需要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保证血糖检测的准确性。本研究经对比分析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FPG及2hPG检测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检测检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糖尿病患者血清FPG及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P均<0.05);经检测经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末梢血及静脉血FPG、2hPG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P均<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检测方法对糖尿病血糖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两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能够对血清进行批量化检测,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少。其缺点在于需采集静脉血液,送检时间长,检测过程比较耗时;紧急条件下血糖检测不适合。快速血糖仪具有快速、便捷等方面的优点,但是其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郎丽琴等[6]选择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糖耐量试验检测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2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生化检验组灵敏度与诊断准确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检验组(P均<0.05),由此得出结论:与常规检验方法相比,生化检验方法更具临床应用价值。霍维芝等[7]选择医院门诊接受诊疗的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对血糖的检测结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快速血糖分析仪不能取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该结合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判定患者血糖状况。

综上所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较于快速血糖仪更趋近于实际值,快速血糖分析仪不能取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结合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来判定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宁丽峰,原思渊,郭颖志,等.天然乳胶橡胶避孕套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8):557-560.

[2]李俏俏,王红艳,薛金艳,等.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葡萄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128 - 129.

[3]毛亚军.血糖检验中酶检验方法与快速检验方法的比较[J].医药前沿,2016,6(31):366-367.

[4]张雪敏.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0):2675-2676.

[5]黎洋,米永华.糖尿病患者 1,5- 脱水葡萄糖醇、糖化血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8):4515-4516.

[6]郎丽琴,赵欣,林锐.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比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5(12):52-54,62.

[7]霍维芝,林丽珍,温桂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的血糖检测结果[J].医疗装备,2019,32(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