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

张嘉铭

4401061994121818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家能力的加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迅速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以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城市生态平衡发展为基础的城市规划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发展中的污染治理。本文主要探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引入

引言: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形成完善的城市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对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保护,促进城市发展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提升。因此,必须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指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可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城市。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同时合理利用存蓄的水资源。海绵城市具有吸收、渗透、涵养、净化等功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自然+人工的方式,一方面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性,另一方面积存、渗透和净化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传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要采取快速排水+末端集中控制的方式,使径流雨水在管渠和泵站设施的作用下集中排放,该种情况也对市政雨水管道设施和排涝设施建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另外,径流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不仅会破坏排放区的水环境,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此时,海绵城市理论快速发展,可切实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海绵城市注重构建低影响、高效率的雨水系统,在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实现径流雨水的良性循环,增强城市的海绵功能,提升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调蓄能力及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以此分担市政设施的压力。

二、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原则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工作,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城市环境的特征、地域特色,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明确城市所在区域的雨水资源情况,严格控制城市的水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保障城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2、遵循规范性原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设计,应遵循规范性原则。明确海绵城市设计目标,科学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并融入生态平衡观念。全面分析城市的水力资源状况,了解其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设备,提高海绵城市功能性,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相关维护工作。

3、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实施动态化管理,不以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城市经济,应及时发现城市区域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以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和价值,保障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生态性。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

1、强化海绵城市理论的规划引领

从目前的法律管理体系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来讲,我国雨水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而且城市中居民的节水、省水意识也不够完善,想要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机制,在各部门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的情况下,促进海绵城市理论的规划引领地位。具体来讲,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以绿色环保为规划核心,重点敲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地维护、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方案。在对方案进行测算的过程中注重城市总体布局,明确雨水开发系统的建设目标、控制范围和要点等,保障该系统不会妨碍城市道路的交通、绿地系统等。

2、优化城市排水防涝水安全系统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在全国有约400个城市供水量常年不足,随着城市化逐步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用水紧缺这一问题日益严重。降雨则是城市水资源最大的来源,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水系统的重难点则是集中在雨水的蓄存、净化、再利用,借助海绵城市设施将降雨滞留、贮存、下渗、净化、再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这一问题。同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城市早期地下降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不高,部分排水管道老化,严重制约了其降排水能力的发挥,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降排水堵塞,且无法承受暴雨带来的压力,威胁到城市的水安全。通过海绵城市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水资源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个具有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能力的城市,应该在降雨时就地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水资源,调节地下水。减少雨水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就地下渗是当前海绵城市在水系统方面建设的重点问题。一方面需要增加湿地、湖泊等水源保护系统,另一方面需增加工程设施的建设,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可通过明渠或管道将雨水引入到天然湖泊湿地,利用湿地的贮存和净水功能,不仅能储存水资源,还能有效过滤雨水的污染物和杂质,提高水体的水质。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目标,也能保障城市地下降排水系统的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协调。

3、加强绿地雨水的循环应用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海绵体中雨水积蓄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海绵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建议要从绿地系统入手,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形成绿化景观与市政设施相协调的城市水循环环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情况及绿化分布情况,提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绿地改造工程、景观海绵化工程,搭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加强地表对雨水的积蓄能力,这样既能够净化地表径流水,又能够获得目标降雨积蓄。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城市景观工程推动海绵设施建设,比如:以丰富植物群落初步降低地表径流速度;还可以利用地表空间吸纳雨水,打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提升城市地表的雨水调蓄容积;之后借助绿地下方的雨水管渠汇集雨水资源,在旱季补给绿地植物,促进旱季时期的地表地下水循环速度。

4、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开展道路海绵化工程建设。建议要充分利用城市各级道路,发掘其水资源储蓄与调节的功能。在海绵城市实施管理中,可以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规划、道路建设工程,增加设置绿化隔离带,设置排水设置,在人行道上安装具备蓄水能力的铺面材料等,提升城市道路的水资源吸收能力。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宽度较大的绿化带,形成下沉式消纳径流。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上铺设透水砖,选择具有一定透水性能的建设材料;在行车道路上设置雨水口及较大管径的排水管道,从而吸收超大雨量,将自然降雨作为城市储备水资源,凸显海绵城市优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环境气候,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城市自我循环系统的建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因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全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2]范晓森,程越,夏鹏羽.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城市住宅,2021,28(11):134-135.